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永遠的樓觀台(3/3)

作者:熊召政字數:7886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54

    現在,我在樓觀台的幾重大殿間徘徊躑躅,看落滿曆史灰塵的古老廊柱,漆繪的顏色已經剝落,那些鮮豔的富有神秘感的道家圖案,已成了蜘蛛掛網的樂園。殿內的木雕神像,也被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前來瞻拜的道眾所敬獻的心香薰黑。走近它們,撫摸它們,麵對飄落到漆柱上的落葉,祭案上的香爐以及溫熱的爐灰,我的心靈又怦然而動。老子與孔子,是中國智慧長河的兩大源頭,在中國文化史的版圖上,他們兩人,一個是長江,一個是黃河,在流往太平洋的途中,它們匯聚萬水千川,既有壺口瀑布那樣的壯烈衝跌,也有撞開夔門那樣的豪邁奔騰。朝代興衰更替,英雄過眼雲煙,但文化的長河卻從來不曾斷流。尊道抑儒,是中國在人類公元第二個一千年開始時所發生的事情。終唐代一朝,又延續到北宋,老子在統治者心中的地位,是高過孔子的。到了南宋,這情形才開始發生變化,孔子的身價大增,道家社稷開始演變為儒家中國。孔子被尊崇為“大成至聖先師”,而老子,則失去了尊貴的封號;而樓觀台,也就日漸冷落,變成了一座尋常的道觀。代替老子接受宋明兩代皇帝封贈的,是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道學的“無”,已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理論基石;二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從遊牧文化中發展起來的西北高原,再也沒有多少文化精英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而大量的南方各省的讀書人,或封侯拜相,或皓首窮經,管領時代的風騷,一代又一代,從南宋建都杭州開始,直到今天。

    許多曆史上有名的宮觀,現在多半已泯不可考了。樓觀台雖然也已經式微,但畢竟因為老子的關係,還不至於完全消失。盡管失去了唐朝時的輦車塞路,樓閣參差的皇家氣象,畢竟,這最起碼的三重大殿,曆代還是有人維修。其實,我覺得這樣甚好。道觀也好,佛寺也好,都是養心去塵的地方,清靜應該是它們的本色。如果一天到晚鬧鬧哄哄的,我們這些被世俗的生活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來到這裏,又怎麽能得到心靈的慰籍呢?

    如今我漫步在遊客寥寥的樓觀台中,真想在這裏住上十天半月,與道人一起,清洗一下那些古碑上的積垢。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城裏還有多少躲不開的煩惱事,等著我回去處理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