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章 蘇舜卿與滄浪亭(1/5)

作者:熊召政字數:12594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55

    一

    蘇州園林中,滄浪亭並不算最好的。拙政園、獅子林的名氣,都在它之上。但我三過蘇州,曾三遊滄浪亭。徘徊其間,對綠水丘山,古木修竹,我的心情總有一些落寞。這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這裏的園林之趣。初到蘇州,我產生的最強烈的印象是,這座城市是最適合文人居住的地方。園林酒肆,水巷人家,處處都滲透著東方文化的圓融。那我落寞的心情又何以產生呢?

    我最早知道滄浪亭,是通過一首名為《滄浪亭》的詩: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高軒麵曲水,修竹慰愁顏。

    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

    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

    詩作者是北宋早期的文人蘇舜卿。詩與梅堯臣齊名,世稱“蘇梅”。這滄浪亭,便是蘇舜卿花錢構築的私家園林。國內所存古詩人的宅邸而擅園林之勝的,一是成都的杜甫草堂;二是蘇州的這一處滄浪亭。杜甫草堂現在的規模,已遠不是當年杜甫的蝸居了。是後人為紀念詩聖而不斷經營的結果。而滄浪亭一經建成便有園林的格局,這從蘇舜卿的詩文中可以印證。

    當今之世,詩人是最貧窮的一群,幾近文丐。古詩人的日子好過一些。因為他們並不把寫詩作為職業。他們多半都是官員,有固定的俸祿。所以,古詩人中,雖然有杜甫、杜荀鶴這樣的貧窮者,大部分詩人,都過著賞花吟月的貴族生活。但是,能夠建造私家園林者,卻又是屈指可數的了。

    那麽,蘇舜卿究竟是在怎樣的一種情況下,能夠建造起這座滄浪亭呢?

    二

    蘇舜卿,字子美,四川中江縣人,曾祖蘇協隨孟蜀降宋後,授光祿寺丞,知開封府兵曹事,舉家便遷到了開封。祖父蘇易簡,父蘇耆,皆進士出身的官員。也都是名噪一時的文人,都有文集刊世。開封乃宋朝的首都。蘇耆當過開封縣令,這職位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長。蘇舜卿生長在這樣一個官宦世家中,不知饑餒凍餓為何物。且從小浸淫典籍,瀏覽書鄉,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貴族子弟。

    蘇舜卿所處的時代,正處於宋朝的上升期。除契丹的入侵使北邊屢有戰事外,國內基本穩定。但朝廷內革新與守舊兩派的鬥爭,卻須臾沒有停息。蘇舜卿二十二歲因父蔭入仕,當了一個太廟齋郎的小官。當年,因玉清宮毀於大火,皇上想修複,蘇舜卿便向當朝的仁宗皇帝獻上了一篇《火疏》,反對修複。內中有這樣一段:

    樓觀萬疊,數刻而盡,誠非慢於禦備。乃上天之深 戒也。陛下當降服減膳,避正寢,責躬罪已,下哀痛之詔,罷非業之作,拯失職之民, 在輔弼,無裨國體者去之,居左右,竊弄權威者去之,精心念政刑之失,虛懷收芻蕘之言,庶幾災變以答天意。

    二十二歲,從今人的角度看,還是一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可是偏偏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教訓起皇帝來。這種“好為帝者師”的舉動,一方麵說明蘇舜卿的幼稚無知,一味地持才傲物,隻想出風頭,而不知人情的凶險;另一方麵說明當時的士風還算健康,君臣之間的關係也還比較寬鬆。不然,這樣高標準的“毒草”是絕對不可能出籠的。即便出籠,其下場之悲慘也是可以預料的。蘇舜卿沒有因為這篇《火疏》受到任何打擊,五年後,他反而順利地考中進士。說明仁宗當時的政治還算清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