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章 肩挑明月過天涯(3/4)

作者:熊召政字數:9106更新時間:2019-09-21 23:23:00

    人類自文明開創以來,夠得上聖人級別的,確實沒有幾個人。釋迦牟尼、耶蘇、默罕默德、孔子、馬克思都算是名符其實的聖人。人類生活的矛盾多得數不清,但基本矛盾隻有一個:即靈與肉的矛盾。上述聖人都是針對這一個基本矛盾,提出一整套解決的方法。這些人都成了宗教領袖。馬克思的宗教領袖地位並不明顯,但它畢竟是全世界幾億共產黨人的精神領袖。從某種意義上說,宗教領袖與精神領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也就是說是一脈相通的。政治的最高層次即是宗教,如果說這樣講不好理解,可以換句話說:人類實現宗教理想的過程,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即是政治。

    作為國民黨元老的於右任,一生投身於政治,抗戰時期來遊青城山,正值山河破碎,人民慘遭倭寇蹂躪之時。那時的心情,肯定是“一上層樓一泫然”。他或許痛切地感到國力疲弱,生靈塗炭,乃是因為這個國家沒有聖人的出現。如果沒有聖人的指導,政治家隻會把事情越弄越糟。作為政治家的於右任,從自身出發,肯定是深切地理解了這一點,所以才發出“自古名山待聖人”的感歎。

    然而名山之與聖人,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佛經載,釋迦牟尼在靈鷲山上說法,以至天花亂墜。這靈鷲山是有幸的。我們中國的孔聖人,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泰山的有幸,是有了這麽一位聖人的光臨。但總的說來,天下名山多而聖人太少。以至更多的名山,隻能是僧道蝸居,名士登臨。我想,這應歸於人類文明史太短的緣故,如果公元紀年有了一萬年,十萬年,那時,我們地球恐怕就會變得名山太少而聖人太多了。

    但我懷疑的是,即便出了聖人,我們人類生活果真就高枕無憂了嗎?從上述已經出現了的聖人來看,雖然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而且這影響還會繼續下去,甚至愈演愈烈。但今天的人類生活,不是依然弱肉強食,危機四伏嗎?而且,最為麻煩的是,我們所公認的這些聖人,也是各執已見。追隨他們的人類,由此分成水火不容的幾大陣營,“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自為大,互不買帳。輕者爭得麵紅耳赤,重的兵戎相見。孔聖人說:“自作孳,不可活”。人類的攻擊性是天生的,是自己作孳,在這樣一種本質麵前,縱使再出一千個、一萬個聖人,也無法挽救人類悲劇的最終結局。

    期待聖人來拯救我們愚昧的人類,這隻是智者善良的願望。“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然而,山川草木的無私又能怎麽樣呢?人類在構築精神家園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要用它們來作建築材料啊!

    三

    名山之於聖人,就如駿馬之於英雄,美人之於名士,相得益彰。但是,項羽吻頸,他的烏雛馬何在?錢謙益死去,柳如是也隻能投環自盡。孔子登過的泰山,雖然貴為五嶽之首,但當今的名利之徒,寧可極盡鑽營之能事,去釣魚台找一位國家領導人照一張像,也決不可能專程去泰山頂上,體驗一次“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雲水襟懷。在趨名逐利者眼中,大人物重於泰山,而泰山卻輕於鴻毛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