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章 肩挑明月過天涯(2/4)

作者:熊召政字數:9106更新時間:2019-09-21 23:23:00

    即時行樂的人說:榮華富貴即神仙。我疑心這是窮人說的話。蘿卜白菜都吃不飽的人,當然會認為肥酒大肉即是神仙過的日子。但獲得錦衣玉食的人,更覺得長生不老才是神仙。漢武帝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泛海而去,為他尋求那種長生不老的仙藥。漢恒帝“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拋開國家大事,民間疾苦而不顧,尋問如何才能成仙。可見,長生不老是神仙的第一要素。所以,曆代百官朝見皇帝,都要跪下來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化大革命中,“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口號也響徹了中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民諺說:“謊話說了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可是“萬歲,萬歲,萬萬歲”之類的謊話,哪怕說上一千億次,也絕不會變成現實。那些接受百官萬民朝拜的皇帝,還有誰活在這個世間?伊麗莎白女皇臨死前說:“願用我所有的財富,換取一刻生命。”但殘酷的自然法則不肯作這種交換。

    大富大貴,對於一般的窮人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長生不老,對那些大富大貴者來說,是既不可望,也不可及。

    二

    在青城山幽幽的山道上,我慢慢地走著。山下是溽暑的七月,山上卻涼爽如秋。密密的樹林使行人免受驕陽的烤炙,清涼的風送來陣陣花香。我想,在這樣一種悠美的環境中靜住,不要說修道的張天師,就是一般人,也會覺得神清氣爽,心境平和下來而思維漸趨活躍。

    我依次看過上清宮、老君閣、朝陽洞等宮觀,最後來到天師洞。

    天師洞,又名常道觀,第一代張天師修煉的洞窟在此。青城山道教的核心也在這裏。七千多平方米的宮觀,建在白雲溪和海棠溪之間的山坪上。這裏三麵環山,密不透風,而對著宮觀山門的白雲穀,卻又是一片開闊之地。無論是嵐霧騰湧的春晨還是煙雨迷蒙的秋夜,站在這道山門前,都可以欣賞到四季間的山川風物的變化。

    我漫步在常道觀寂靜的庭院內,走過大小十多個天井和曲折環繞的走廊。依次看過張天師修煉的石洞,以及傳說是他親手種植的那一棵數人合抱的銀杏樹,偶爾我也讀讀那些散立在庭院各處的刻石碑文和廊柱間的楹聯詩刻。一股巨大的寧靜和古文化的溫馨感籠罩著我,古代的宗教家們同時也是營造氣氛的高手,他們努力把虛幻的神仙世界變成一種現實。

    但是,在這座庭院裏,我依然在思考,為什麽於右任先生來遊青城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自古以來,名山等待的是聖人而不是神仙。

    關於聖人,我在前麵已經下過定義。中國曆史五千年,隻有孔夫子一人得過“聖人”的封號。對照孔夫子的標準,則中國再不可能有第二個聖人了,但偉人卻不少。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孫中山、毛澤東都是偉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聖人是人類生活的設計師,而偉人則是人類生活的工程師,他們是把聖人的藍圖化為現實的操作型高手。這麽說,馬克思也算是一位聖人了,因為列寧也好,斯大林也好,毛澤東也好,卡斯特羅也好,都是根據他的理論來建設一個國家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