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章 謁張居正墓(2/5)

作者:熊召政字數:14780更新時間:2019-09-21 23:23:00

    所以,我第一次謁墓,在滿目荒蕪的墓園聽完劉心宇的講述後,心境之蒼涼可想而知。這蒼涼中,既有為張居正死後數百年來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悲哀;更有為我所置身的這個民族的後代子民對先賢的麻木不仁而痛苦。

    三

    我是在39歲的時候,才有意識地研究張居正這個人。那時,因為唐浩明先生的小說《曾國藩》,國人中的確掀起了一股曾國藩熱。我在坊向購得《曾國藩》讀過之後,遂留意起曾氏著作。後來在湘中名士王闓運的著述中,得知曾氏非常推崇江陵人張居正,說他柄國於“窳鹽之極,其功尤偉”。我便開始搜求張居正的著作。不久,便買到了著名曆史學家張舜幑主編的煌煌四巨冊的《張居正集》,又從友人處借到了朱東潤先生寫於抗戰時期的《張居正大傳》。這便是我研究張居正的發端。

    我在另一篇《讓曆史複活》的文章中,談到研究中國的政治,首先要研究兩個係列的人物,一是皇帝係列,二是宰相係列。稱職的國務活動家,是宰相多於皇帝。在中國那麽多可圈可點的文治武功的宰相中,張居正無疑屬於最優秀的一類。著名曆史學家黎東方認為張居正不但是明代惟一的大政治家,就是自漢以降,也隻有諸葛亮與王安石二人稍可比擬。這是因為,諸葛亮隻是蜀國的宰相。局促的舞台,不足以讓他運籌帷幄,搖撼乾坤。王安石才情很高,人品也不錯,但缺乏將理想化為現實的政治智慧。同張居正相比,他更像一個文人。他的源頭是屈原,而張居正的源頭是申不害與霍光。但他曆史上功績,卻是遠遠超過申霍二人。

    明代有作為的皇帝,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篡位的皇帝朱棣,史稱太祖與成祖。其後的十幾位皇帝,依次為仁宗、宣宗、英宗(中間有一位景帝幹了七年)、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與毅宗。這些皇帝除仁宗、孝宗與穆宗比較忠厚外,多半昏庸。特別是武宗與世宗兩朝,共六十一年,已經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穆宗是世宗的第三個兒子,繼位時三十歲,享祚六年。如果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六年也能做出幾件事來,怎奈穆宗素無大誌,雖然儉樸本份,但沉湎酒色。所以,國政在他手上,仍沒有什麽起色。到萬曆皇帝登基,張居正出任首輔時,國家除邊防穩固之外(這其中也有張居正的功勞),內政幾乎乏善可陳。官腐民敗,政以賄成。斯時之皇權,雖然名義上仍然是九五至尊,威加四海。但其實際的控製力已相當薄弱。京師百裏之外的地方,盜賊成群——這是民不聊生的顯著特征。

    遠在世宗中期,張居正還隻是翰林院的一個編修,就痛感國運的土崩魚爛,朝廷中的官員庸多賢少,於是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非得磊落奇偉之人,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彌天下之患。”張居正的宰輔之誌,並不是入仕之後才有的,當他還是一個青巾學子的時候,便想成為當世的伊呂。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而是紮紮實實地做準備。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由於得到首輔徐階的賞識,張居正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而參讚入閣。他的這一地位類似於今日的國務院副總理,這一年,張居正四十二歲。幸運的大門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洞開。曆代的內閣,都是權力鬥爭最為激烈的地方,一是與皇權的磨擦,二是閣臣之間的鬥爭,很少有人能在那樞機之地呆得長久。就是能夠呆在裏頭,也極難有所作為。但張居正卻是一個特例。從他入閣到去世,他一共在內閣呆了十六年,六年次輔,十年首輔。其間無倫發生了什麽樣的政權嬗變,人事代謝,他都固安其位,巍然不動。不言施政,單從為官的角度看,張居正無疑也是最優秀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