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章 乾隆初政(4)(2/5)

作者:周遠廉字數:21194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45

    清軍之敗,固然有其客觀因素,此時的準部,上下團結,兵馬強壯,將帥善戰,指揮正確,兼之他們在本部作戰,以逸待勞,熟悉地形,易於埋伏,而清兵是長途跋涉,人地生疏,水土不和,疲憊不堪,供應困難,在地利上處於不利的境遇。但是,為什麽四十年前的八月初一日,清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能大敗無敵於世的準部博碩克圖汗噶爾丹?為什麽三十五年前康熙帝第二次親征準部,嚇得噶爾丹率部倉皇逃遁,被清撫遠大將軍、一等伯費揚古大敗於昭莫多,連其妻阿奴可敦也死於八旗兵丁刀下。顯然清軍之敗於和通泊,主要決定於清朝本身的因素。首先是雍正帝決策有誤,任人不當。這位精明過人的專製君主,雖長於治政,卻不諳用兵。他因雍正元年順利、迅速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之叛而驕傲自負,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錯誤地貶低了準部的實力,輕率決定進征準部。他任用的兩員大帥,皆非帥才。統率西路大兵的寧遠大將軍嶽鍾琪,本係將門之子,又多年征戰,軍功累累,雍正元年僅領兵五千就出奇製勝,兼程突襲,大敗眾達十餘萬的青海和碩特部達賴渾台吉羅卜藏丹津,平定了青海變亂,因功封三等公,由四川提督晉為兼甘肅巡撫、甘肅提督,再升為川陝總督,在當時確實也是難得的優秀將領,但他畢竟隻是一員戰將,隻是將才,而非帥才,不能肩負統軍滅準的重任。他又青雲直上,位至大將軍,官高階崇,持重思安之念日濃,銳氣漸衰,特別是宦海風波,官場傾軋,謗書盈篋,不少人忌其功高權重,上書朝廷,稱嶽鍾琪係嶽飛之後,誣其“欲報宋、金之仇”,將要謀反,雖然世宗對此不予理睬,但嶽鍾琪自然會心懷疑慮,瞻前顧後,難以決策,對滿洲將官不敢冒犯。因此,他擔任大將軍後,盡管可以上書詳陳“王師之十勝”,但卻很少建樹,很少主動出擊,怯戰情緒相當濃厚。至於傅爾丹,本事更差了。他的曾祖費英東,雖係被人譽為“萬人敵”的猛將,是軍功卓著的“開國元勳”,但傅爾丹本人卻是匹夫之勇,浮躁寡謀,易為人欺,終於輕信敵諜,中計入伏。

    其次,朝中無能人,八旗軍隊高級將官多係庸碌無能之輩,怯戰畏敵。接替博爾丹的撫遠大將軍、一等公馬爾賽,雖係智勇雙全所向無敵的撫遠大將軍、一等忠達公圖海之孫,卻是一紈絝子弟,曆任文職,無所作為。當上大帥之後,他退縮不前,“輾轉不定”,全無祖父的英雄氣概,被降為綏遠將軍,又放任慘敗於喀爾喀親王策淩之手的準部殘軍安全逃走,貽誤了軍機,被按律處死。馬爾賽之後的北路大軍主帥靖邊大將軍錫保,擅長於阿諛逢迎,奉承皇上,被雍正帝譽為“才具優長,乃國家實心效力之賢王”,並以其署振武將軍時“治軍勤勞”,而由郡王晉為親王。誰知,錫保的這些功勞皆係虛報,終因畏敵不前,危害了戰局,被議罪革職削爵。如此劣帥直接影響到中下級將官和士卒的銳氣,一向勇猛善戰、以少勝多的八旗勁旅,竟變得士氣低落,怯於征戰,連號稱強中之強的索倫兵,也在和通泊之戰中首先潰逃。

    和通泊之敗,在三個方麵給予清朝政府以沉重打擊。

    第一,軍威大損,實力下降。清軍的慘敗,嚴重地削弱了它的戰鬥力,士氣更為不振,西北邊防出現了嚴重危機。當雍正九年九月準兵乘兩個月前的大勝而東征喀爾喀時,全靠喀爾喀郡王、額駙策淩率部奮勇迎戰,斬其驍將,才擊敗準軍,逐其退走。第二年七月,噶爾丹策零親領大軍,“由北路傾國入寇”,也還是靠這位額駙拚死反擊,於杭愛山東側鄂爾渾河畔的額爾德尼昭大敗準軍,使其傷亡一萬餘人,倉皇逃走。如果這時統領數萬大軍的靖邊大將軍、順承親王錫保與綏遠將軍馬爾賽遣兵配合夾擊,則將盡殲準軍,可是,這兩位大帥竟擁兵觀望,怯戰不前,致使準部餘軍安然無恙,回到故地。《清世宗實錄》卷111,頁23、24、25,卷122,頁13,卷123,頁3、4、5、6;《聖武記》卷3,《雍正兩征厄魯特記》;《清史稿》卷296,《策淩傳》。沒有策淩額駙及其部下的英勇奮戰,清軍是不能抵擋準部進攻的,那樣一來,準軍就要不斷進掠喀爾喀三部,甚至深入內地,西北、北方將不得安寧,西藏、青海、甘肅也要受到嚴重威脅,後果將是極為嚴重的。

    第二,軍費浩繁,幣銀劇減。西北兩路大軍,人數眾多。雍正七年正式下諭出征時,北路有京城八旗兵六千名,車騎營兵九千名,奉天、船廠、察哈爾、索倫、土默特、右衛、寧夏七處兵八千名,有總統將軍、副將軍、參讚大臣、前鋒統領、副都統、總兵、副將、侍衛、參將、遊擊等將官七百五十三員;西路有兵二萬六千五百名,文武將官三百二十四員,漠南四十九旗蒙古王公和漠北喀爾喀三部王公,也派有大批蒙古兵士從征。和通泊失敗以後,清廷又急忙趕派兵馬增援。雍正十二年八月,北路軍營有滿洲、蒙古、綠旗兵六萬零三百餘名,西路有兵數萬,加上各部蒙古兵,共有兵士十餘萬人,另有隨同將官士卒的跟役十萬餘人。這幾十萬人每年所需兵餉,數量相當大。僅雍正九年二月從北京八旗挑選的旗下包衣兵二千名,每名就給其家主銀一百兩,其父、母、妻、子每人給家主身價銀十兩,每名還照馬甲之例發給錢糧、馬匹、器械,又賞一百兩,共計用銀數十萬兩。作戰所用的大炮、槍支彈藥、弓箭、刀、槍,官兵的軍服、帳篷、車輛,又需巨萬銀兩。按官方規定駐兵一萬,“需糧料十萬餘石”計算,這遠離京師萬餘裏的十餘萬大軍的食糧和十幾萬匹戰馬的飼料,每年需糧一二百萬石,而道路遙遠,交通不便,運到軍營的一石糧,常需花十幾石的用費。這一切,耗費了數千萬兩白銀,使國庫存銀急劇下降。雍正中戶部庫存銀六千餘萬兩,自七年用兵準部以後,“動支大半”,乾隆帝即位時,隻剩下二千四百萬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