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1)(2/4)

作者:周遠廉字數:928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48

    第二天,三月初八日,喀爾吉善參劾山西學政喀爾欽之疏又到。喀爾吉善奏稱:喀爾欽“賄賣文武生員,贓證昭彰,並買有夫之婦為妾,聲名狼藉,廉恥蕩然,請旨革職”。乾隆帝批示:喀爾欽著革職,“其敗檢淫等情”,及本內有名人犯,著侍郎楊嗣前往會同該撫嚴審定擬具奏。《清高宗實錄》卷138,頁9、10,10.

    乾隆帝看過這兩份彈章後,十分氣憤,於三月初八日下諭痛斥這兩員貪官說:

    “朕禦極以來,信任大臣,體恤群吏,且增加俸祿,厚給養廉,恩施優渥,以為天下臣工,自必感激奮勉,砥礪廉隅,實心盡職,斷不致有貪黷敗檢以幹憲典者。不意竟有山西布政使薩哈諒、學政喀爾欽穢跡昭彰,贓私累累,實朕夢想之所不到,是朕以至誠待天下,而若輩敢於狼藉至此,豈竟視朕為無能而可欺之主乎?

    “我皇考整飭風俗,澄清吏治,十有餘年,始得丕變,今不數年間,而即有蕩檢逾閑之事,既不知感激朕恩,並不知凜遵國法,將使我皇考旋轉乾坤之苦衷,由此而廢弛,言念及此,朕實為之寒心。昔日俞鴻圖賄賣文武生童,我皇考將伊立時正法,自此人知畏懼,而不敢再犯。今喀爾欽賄賣生童之案,即當照俞鴻圖之例而行,若稍為寬宥,是不能仰承皇考整飭澄清之意也,朕必不出此也。

    “薩哈諒、喀爾欽二案,著吏部侍郎楊嗣?前往會同巡撫喀爾吉善,秉公據實嚴審定擬。若楊嗣?有意為之開脫,是伊以己之身家,博二人之感悅,亦斷難逃朕之洞察也。且此二案,係朕先有訪聞,始行參奏,一省如此,他省可知矣,喀爾吉善著該部嚴查議處。凡為督撫者,遇該省貪官汙吏,不思早發其奸,或題參一二州縣以塞責,而於此等大吏,反置之不問,且妄意朕心崇尚寬大,遂爾苟且姑容,以取悅於眾,返之於公忠體國之義,甚可愧赧,且國法俱在,朕豈不能效法皇考乎。可傳諭各省大小臣工知之。”《清高宗實錄》卷138,頁10、11.

    乾隆帝在這道諭旨中,著重講了四個問題。其一,官員不該貪汙。乾隆帝沒有籠統地、抽象地從理論上講大臣不應貪贓枉法,也許他認為這不能打動臣心說服臣僚。他采取了直截了當的手法,從物質條件上來數落墨吏之謬誤,從欺君忘恩的高度來斥責貪官。他所說的對群臣“增加俸祿,厚給養廉,恩施優渥”,並非虛誇之詞,而是確有其事。姑且不談位列從二品的布政使的年薪和乾隆帝即位以來的多次恩賞,單就養廉而言,從雍正帝創定養廉銀製度起,到此諭下達之日,清朝官員,尤其是各省大吏,收入確實相當可觀。按規定,山西學政一年的“養廉銀”為白銀四千兩,約可購米四千石,如依畝租一石計算,相當於四千畝田的地租收入。山西布政使的養廉銀更多,一年為八千兩。擁有如此大量的固定收入,布政使、學政全家完全可以過上高級生活,還可以年年買田添產,根本不需勒索民財來養家。這四千兩、八千兩足夠學政、布政使“養廉”了。蒙受皇上如此厚恩,還要貪贓枉法,苛求民財,這些官員真是愧對“聖上”,有負“皇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