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4)(2/4)

作者:周遠廉字數:943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51

    也許乾隆帝逐漸意識到此舉有些欠妥,因此於下諭罷免郭一裕之職後的第四天,七月初五日,他又下一諭說:前因郭一裕供稱製購金時是“照數發價”,但此外有無贓私,難以置信,故諭令劉統勳“據實窮究,如應查封,即將伊任所查封”。劉統勳奉旨後,應秉公查辦,如郭不能潔身自愛,貪汙不法,亦如恒文之負恩,自當將其家財查封,請旨治罪。若無此情,“而因朕已降旨,遂有意苛求,遽將伊任所貲財封禁,則是全不識事理之輕重矣。此事關於政體官常者甚大,必虛公研究,方能情罪允當”。②。

    乾隆帝雖想作些調整,欲圖略微減少一點壓力,讓欽差大臣審案稍稍公正一點,但大臣皆知帝意,哪能擬議公允。八月初,劉統勳之折到京。劉奏稱:奉旨查審郭一裕一案,“訊明郭一裕詐偽貪鄙款跡,按律擬流”,並請查封郭之家產。照說,劉統勳還算辦事較公之臣,他雖接到令郭解任對其嚴審之旨,擬議意見不能不受諭旨約束,相當苛刻,但在查證問題時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沒有嚴刑逼問誘供逼供,沒有硬給郭栽上莫須有的贓銀巨萬的大罪,而是如實上奏。乾隆帝於八月初四日下諭拒絕其議說,郭一裕與恒文,各有應得之罪,而輕重不同。恒文贓私累累,眾證確鑿,家產自應查封,以懲貪黷。而郭一裕不過交屬員代買物件,短發之錢不及百金,更有將原物退還者。即其令屬員修造花廳,亦隻數百兩,較之恒文,情罪亦應有所差別,若一律抄家,“殊不足以服其心”,已傳諭定長,將郭貲財照舊給還,不必查封。《清高宗實錄》卷544,頁11.

    二十二年九月十二日,乾隆帝下諭,列舉恒文、郭一裕之罪,勒令恒文自盡,革郭之職,發往軍台效力。他說:根據劉統勳、定長的查審和上奏,恒文令屬員買金,短發金價,巡查營伍,縱容家人勒索門禮等款,“俱屬確實”,恒文任所貲財多至數萬兩。恒文並非素封之家,其曆任封疆不過二三年,養廉銀除用於一歲公用及往來盤費外,“即極為節嗇,亦何能若是之多,是其平日居官之?簋不飭,不待言矣”。昨劉統勳麵奏,尚認為恒文之敗檢,皆由於家人恣橫所致,“其意似為恒文卸罪者,此則所見非是”。恒文果以潔清律己,奴仆下人焉敢如此肆行無忌。況且勒索門禮即係家人所為,而購金短價,受屬員饋送,“豈亦家人教之耶?”恒文深負朕恩,情罪重大,若“曲為寬宥,其何以飭官方而肅吏治!”著派侍衛三泰、紮拉豐阿馳驛前往,於解送所至之地,即將此旨宣諭,“賜令自盡”。郭―裕為人,“本屬庸鄙”,前歲曾麵奏願捐養廉羨餘銀一萬兩,到滇後又有購金製之舉,“惟以聲色貨利殖產營運為事”,深忝封疆之任,但其在官,尚不致如恒文之狼藉,同係購金,發價並未短扣。郭一裕著革職,從寬發往軍台效力,“以為大吏鄙瑣者戒”。《清高宗實錄》卷546,頁22、23、24.不久,又以署雲貴總督定長請免予處分署玉屏縣知縣趙沁等十五員,因其係被恒文之家人趙二等勒索銀兩,並複自首,不必革職罷官,予下諭斥責其非說:上司家人需索屬員,例有明禁,該知州、知縣等官員,果能持正不阿,則應一麵鎖拿需索的家人,一麵據實稟聞上司,聽其懲治,即或上司袒護家奴,地方官可直揭部科,據情詳查,對“如此大有風力之員”,“朕不但加意保全,且將召見而擢用之矣”。乃趙沁等官,始則被惡奴勒索,甘心賄送,及至恒文敗露之後,經署督行文飭查,始行報出,焉能藉稱自首得免吏議不至去任?趙沁等十五位官員,俱著交部察議。《清高宗實錄》卷547,頁20、21.不久吏部奏準,趙沁等十四員降一級留任,其餘永昌知府佛德、臨安府知府方桂等三十八人亦分別被懲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