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8)(2/4)

作者:周遠廉字數:921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56

    良卿接到此旨以後,於九月下旬上奏:審訊革職威寧州知州劉標,其虧缺銅本腳價銀四萬八千三百九十餘兩,少鉛七百餘萬斤,又缺工本腳價銀十餘萬兩。請將專管鉛務的糧驛道永泰以及知府馬元烈革職究審,並懇派大臣來黔會審。乾隆帝於十月初四日覽折後降旨:永泰、馬元烈著革職,派內閣學士富察善馳驛前往,會同該撫一並詳查嚴審,究擬具奏。良卿在任四載,屬員承辦銅鉛,虧缺如此之多,漫無覺察,所司何事!著交部嚴加議處。劉標欠項若不能完,即著良卿等三人分賠。同日他又諭告軍機大臣,命傳諭直隸總督楊廷璋,即速派官前往劉標原籍大城縣,將其家產嚴密查封,不許隱匿寄頓,並諭良卿將劉標任所貲財查封。

    正當良卿參劾劉標虧空工本腳銀力圖掩蓋己過之時,被其奏請革職之劉標的上級糧驛道永泰,卻向戶部呈報劉標虧空緣由,揭發按察使高積營私枉法之罪,其中有涉及良卿之處。統兵進攻緬甸的副將軍阿桂從軍營發往京師的報匣中,夾有普安州民的訴詞,控告官吏土目借口軍興,私派累民,侵蝕恩賞銀兩等事。乾隆帝知悉後十分生氣,於十月十五日下諭,嚴斥良卿之過,派遣大臣往審。他說:自滇省辦理軍務(攻緬)以來,經由各省,俱特發帑銀賞賚急公奉上之民,屢飭各省巡撫悉心洞察,務使百姓均沾實惠,良卿一再回奏官員胥役“實無絲毫侵擾”之事,今閱普安州民呈詞,所控之事,“款證鑿鑿”,“則前者良卿所奏,全係捏詞欺飾,不可不徹底根究,良卿之罪,實在於此”。永泰揭報高積違法之事,又涉及良卿。此案關係重大,非富察善一人所能查辦,著湖廣總督吳達善往黔,會同欽派侍郎錢維誠審訊,務令水落石出,“以懲積弊”。如良卿、高積有應革審者,吳達善即一麵奏聞,一麵將二人“革職拘禁,毋任稍有騰挪掩飾及疏虞自戕等事”,並留心訪察良卿任所貲財。《清高宗實錄》卷844,頁43、44、45、46.

    此諭下達不久,案情又有新的發展,不僅現任巡撫良卿、按察使高積難逃罪責,前任巡撫方世等官也被牽涉而出。貴州布政使張逢堯於十月進京陛見時,軍機大臣遵旨向其訊問高積販賣水銀之事,張回答說:今年夏季,曾聞船戶言及,他們曾經裝過高按察使的水銀。同月,劉標差人至京赴戶部,呈控銅廠賠累及各上司勒索緣由,並呈出用印底簿一冊,內開各官索銀詳情,其中有前巡撫方世勒索白銀六千餘兩的記載。乾隆帝大怒,於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初六日,連下五諭,從三個方麵嚴密追查。其一,審查高積。他說:從張逢堯的回奏,可以肯定,“高積販賣水銀,已實有其事。伊以臬司兼署藩司,乃以藩庫所有水銀,私行販賣,即此一端,已罪無可貸”,著吳達善將其任所貲財嚴密查封,對其嚴審具奏,其寄居蘇州貲財,命兩江總督高晉就近查抄,其原籍閩省的一應田房產業,著閩浙總督崔應階即速嚴密查抄。其二,複審良卿。乾隆帝說:良卿與高積同在省城,“豈有署藩司私賣水銀而巡撫毫無聞見之理,何不早行查奏”?“其中或有知情袒徇及希冀分肥情弊,亦未可定”。著吳達善將良卿因何隱匿不報情由,以及二人平日有無往來密交形跡,嚴審據實具奏,並將良卿任所貲財查抄。其三,革方世職。乾隆帝說:方世簡任巡撫以來,看其辦事尚屬認真,平日為人亦頗謹飭,是以由黔調任湖南巡撫,“不意其勒索屬員,狼藉若此,且公然直索金銀,毫無顧忌,實出情理之外”。著觀音保前往湖南署理巡撫,傳諭方世解任,察其神氣形跡,若有驚惶失措,即一麵具折奏聞,一麵將其押往貴州質審,並嚴密查封其任所貲財。《清高宗實錄》卷845,頁34、35,卷846,頁9、10、11.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