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12)(2/4)

作者:周遠廉字數:952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59

    乾隆帝以李侍堯之例,說明督撫不應貪婪違法,辜負聖恩,以免重蹈李之陷入法網覆轍,欲圖整飭一下吏治,用心不為不善,但時至此日,貪風盛行,這道諭旨很難生效。至於對李侍堯之處理,此諭已經表明了傾向性,既言李卓有才幹,為最出色之總督,又雲和“照例”擬斬監候,而大學士、九卿“從重改擬斬決”,並且聯係政局慣例,當大學士、九卿複議意見與原奏總督、尚書意見不一之時,皇上一般是依大學士之議而決,此諭卻一反常例,再命各省督撫議擬。如此等等,皆足表明帝意欲免李侍堯之死,欲以和之議來了結此案。

    當督撫遵旨上奏前後,乾隆帝對李侍堯一案及其涉及之處,作了如下的處理。其一,委補大員,懲治劣官。李侍堯因罪革職而空出的漢大學士一缺,命戶部尚書英廉補授,委和接替英廉之戶部尚書,以劉秉恬為雲南巡撫,任顏希深為貴州巡撫。東川知府陳孝升代李侍堯交付銀兩置辦物體,“有玷官箴”,革其職。督標中軍吉隆阿副將與總督家奴劉十兒稱兄道弟,按溺職例革其職。將已故巡撫裴忠錫、革職巡撫孫士毅原籍家產查封存記,俟雲南查出虧空銀數需其賠補時,將其家產扣抵,如有餘剩,仍予給還。

    其二,清理雲南各府州縣倉庫錢糧。和奏稱:“自李侍堯婪索屬員,贓私狼藉,雲南通省吏治廢壞,聞各府州縣多有虧空之處,必須徹底清查”。乾隆帝下諭:李侍堯任意貪婪,按察使汪圻等“仰承意旨,爭饋多金,若非侵漁屬員,安所取資;則各府州縣中之虧空,勢所必有,不可不嚴行根究,以清帑項而整官虧”,待福康安到任後,將通省各府州縣倉庫錢糧逐一詳查。《清高宗實錄》卷1103,頁11,卷1106,頁19.

    其三,寬待李侍堯之家屬。乾隆帝命將李侍堯名下置買的田產等物查明入官,其盛京房地及老圈地畝,不用籍沒。其之伯爵,係李永芳子孫的公共世職,不應剝奪。後以其弟李奉堯襲爵。《清高宗實錄》卷1106,頁28,卷1110,頁19,卷1121,頁2.

    十月初三日,乾隆帝最後決定了對李侍堯的處理意見並予以宣布。在此之前,各省督撫均已遵旨回奏,絕大多數總督、巡撫讚成大學士、九卿所擬之斬決,原因很簡單,他們與李皆為督撫,如若輕議其罪,恐被別人以及皇上認為有心袒護李侍堯,為己貪婪打掩護,因而勉強附和大學士所議。隻有一位總督一位巡撫,對大學士之議不太讚成,另一位總督原主寬減,後改請立決。閩浙總督陳輝祖對將李侍堯之擬斬決,頗有異議,但陳輝祖不敢直言,僅奏請將李之罪再交尚書和與大學士、九卿複議,意在“主監候”,但並不“據見直陳,作遊移兩可之詞”。湖廣總督富勒渾在江南行宮朝見乾隆帝時,盛讚李侍堯“曆任封疆,實心體國,認真辦事,為督撫中所罕見”,其意以為李雖晚節不飭,但尚可棄瑕錄用,不料當帝命督撫各抒己見時,富勒渾又按大學士之議,請將李正法。乾隆帝斥責富勒渾“自異其說”、陳輝祖“遊移兩可”,令將二人交部察議。《清高宗實錄》卷1106,頁5、6.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