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20)(2/3)

作者:周遠廉字數:8864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04

    竇光鼐其實並不呆笨,而且相反,卻是一位神童、大家和善識英才的伯樂。他“幼負絕人之資,貸書於人,覽即成誦”。他十二歲時寫的《琅台賦》,為監司某公大加讚揚。他二十二歲就中了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乾隆帝知其學問較好,特擢左中允,累遷至內閣學士。竇丁憂耽誤數年,二十年服滿即補左副都禦史,督浙江學政,任滿還京,因與刑部堂官議獄爭執,被吏部議處以降調,帝命留任。二十七年帝以竇迂拙,不能勝任副都禦史之職,命署內閣學士,授順天府府尹,竇又因與總督爭辯而被部議準奪職。數月以後,帝以“光鼐但拘鈍無能,無大過”,授通政司副使,再遷宗人府府丞,任至十年之久,才再督浙江學政,擢吏部侍郎,留任浙江。《清代碑傳全集》卷36,秦瀛:《都察院左都禦史竇光鼐墓誌銘》。

    竇光鼐雖有滿腹學問,卻屢因堅持己見、為民謀利、為國效勞而與大臣爭執,遭到懲治和排擠,不得肩負重任施展才能。這次好不容易才擺脫了十年冷坐宗人府的困境,奔赴浙江,為培育英才而出力,並因奉旨而仗義據實參劾浙省官員貪婪虧空之弊,好像時來運轉,有了用武之地,不料風雲突變,一下子又被皇上多次斥責,交部議處。他的出路看來隻有兩條。一條路是就此罷休,不再堅持盤查虧空懲治貪官,向欽差大臣賠禮道歉,向皇上呈疏請罪,爭取得到一個較輕的處罰,或隻訓誡不革職的寬待。這條路是比較容易走通的。另一條路可就難了,即堅持鬥爭,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很容易陷入絕境。不僅浙省各級官員要拚死阻礙盤查,欽差大臣也不會袖手旁觀,不會允許竇光鼐清查各個州縣倉庫,皇上也不會批準竇的請求。而且時間不多了,吏部擬議革竇之職的奏疏,說不定皇上就要批準了,那時一個削職罷官的竇光鼐,隻有坐等聖上處罰之責,哪有查庫審貪之權!就是竇有天大能耐,也不能施展了。

    走前一條屈辱妥協之路,非竇之願,走後一條路又太難。也許是情急智生吧,他抓住了一個容易突破的關鍵,星夜馳赴遠離省城一千餘裏的平陽縣,發動全縣童生、監生和平民百姓,狠追平陽知縣黃梅的貪婪贓證。

    浙江新巡撫伊齡阿對此異常惱怒,立即飛章劾奏。乾隆帝讀過伊齡阿之折,亦十分生氣,立於五十一年閏七月十八日,下達長諭,曆述此案經過,痛斥竇光鼐,將其革職。他說:前因浙省倉庫虧空,不能依限彌補,特派大臣前往查辦,“並於竇光鼐奏到考試折內,批令就所聞見,據實具奏,此朕兼聽並觀之公心也”。繼因竇奏浙省虧缺多於上報之數以及平陽知縣丁憂演戲等,“曾於折內批諭,褒其公正”。迨阿桂等人查明該省虧缺,較前所報之數,有減無增,黃梅演戲並無其事,朕尚不欲立即加罪,乃竇執辯不休,“嘵嘵瀆奏”,且置錄士不問,“親赴平陽等處,自行訪查,意在必伸其說”,故將其交部議處。都察院、吏部具奏,“以該學政袒庇劣生,擅離職守,議以革職”,朕尚將此折暫存。今據伊齡阿奏:“竇光鼐於未到平陽之先,潛差人赴平陽一帶,招集生童,呈控地方事件。及行抵彼處,於明倫堂招集生監,詢以黃梅在任款跡,生監等答以不知,竇光鼐即發怒咆哮,用言恐嚇,並勒寫親供,鎖拿該縣書役,用刑逼喝”,等語。生監等把持唆訟,學政方將約束之不暇,而竇光鼐招告於未到之先,逼嚇於既到之後,咆哮發怒,紛紛若狂,“實屬大孤厥職”。竇光鼐“科分較深,學問亦佳,從前未經升用者,即因其性情偏執,遇事輒挾私見,是以遲遲耳”。近念其學問尚優,曆俸最久,乃用為侍郎,留任學政,今其竟於浙省一案,執辯不休,無故陷人於忤逆名節有虧之事,又招集生監滋事,難再姑息,著照部議,將竇光鼐革職。《清高宗實錄》卷1261,頁3、4、5.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