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8章 初征金川敗師殞將(4)(2/5)

作者:周遠廉字數:2081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2

    傅恒所說欲於正月二十九日或二月初二日動身回京,並非真話。當時從北京到金川軍營,諭旨及經略的奏折,一般需要十二天。傅恒係於正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奉到十六日的上諭,而他奏稱將於一天之後,在二十九日起身,執行聖旨之如此堅決和迅速,當然會得到皇上的誇獎。但是,從後來的事實看,傅恒上奏之時就已決定要延期起程,而且要親自納降。盡管近二十道上諭促其返京,而且明確限令其停止戰爭,撤軍回朝,他也上了奏疏,表示要遵旨歸京,可是他並未放棄建功立業的願望,隻不過是在“納降”上作了重大的變動而已。

    早在十三年十一月初,莎羅奔便“日遣頭人在卡喊降”,護川陝總督傅爾丹、署四川巡撫班第告訴來使說:必須莎羅奔、郎卡“麵縛叩見,方準伊不死”。初七日頭人得什阿朗到達黨壩四川提督嶽鍾琪軍營,“哭稟郎卡現在病重,求差官注驗”。嶽遣千總楊自功等於初八日赴勒烏圍,驗得郎卡果係病重,並探明勒烏圍一帶道路及山川形勢。嶽傳諭得什阿朗:若莎羅奔、郎卡“抗不赴營,嗣後毋庸喊降”。隨後,十餘名藏民陸續來降,言及刮耳崖已無糧,勒烏圍糧少,普通藏民“不能得食”,“人人思潰”,“賊酋……欲誘令(藏民)同出投誠”。《清高宗實錄》卷330,頁43、44.乾隆帝得知此事後,改變了在原先訥親、張廣泗任職時製定的政策,當時是要二人以瞻對班滾之事為戒,不許收降,現在因已後悔不該用兵金川,故於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下諭宣布,如果三個月內不能成功,即應“許其求降,以省帑費,以息人力”。《清高宗實錄》卷331,頁4.

    傅恒在十三年十二月中至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的四十餘日裏,連續奉到多道言及盡早收兵的上諭。他一方麵幾上奏疏,要求實行他製定的“銳師深入,從中峰壓下,直搗賊巢之策”,欲圖蕩平金川;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考慮計誘“番酋”之法。他於十四年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奏稱:“番眾震我兵威,且糧食將盡,屢次喊降”。正月十二日“具稟哀懇”,十五日又遣頭人來營,送還搶去綠旗兵三名,“觀其情詞懇切,窮蹙似係實情”,因諭以莎羅奔、郎卡若親縛赴轅,當貸以不死。“臣意乘其投誠,仍抵賊窟,將二酋帶入內地,還朝獻俘”。④《清高宗實錄》卷333,頁29、30、33、34,29、30、33、34.

    傅恒意欲騙誘莎羅奔及其侄郎卡來營投降時,縛二人入京獻俘,這種做法實為謬誤。傅恒可能是借此博取生擒“逆酋”之“美名”,謀取殊勳特功之封賞,但此舉將帶來嚴重後果。失信於“番”,金川藏民將重舉義旗,拚死反抗,局麵很難收拾。何況,堂堂天朝大帥,行此鼠竊狗偷之計,豈不貽笑大方。乾隆帝對傅恒之策予以擯斥,於正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連下二諭,令其廢除此法。他指出:莎羅奔、郎卡會考慮到被騙的危險,而“令人冒充”,就算是二人來投,一旦擒拿押獻,不僅其“隨從之眾,一時情急生變”,而且“彼中人心團結,必複另有推戴,其仇恨深切,力抗堅拒,更倍於前”,如欲“痛斷根株”,非一二年不可。何況,既許以不死,又“縶之檻車,獻俘闕下”,則“群番環視,且畏且驚”,不如“昭布殊恩”,遣彼回歸故地,“告布各番”,使知“王師有征無戰,降者不殺,信義宏孚,恩威並著”,這樣一來,“邊徼由此永寧”。④。

    傅恒在奉到這兩道上諭之前,已決定放棄誘擒之法,改為納降和好,允其返回。他之所以作出如此重大的改變,可能是出於兩個因素。一是他已收到令其見旨之後立即返京的正月十五、十六兩日的上諭,恐因捉拿莎羅奔、郎卡引起“番變”,無法離開金川,從而違背了“著即還朝”命策楞納降的聖旨,犯下欺君抗詔的大罪。二是莎羅奔真心降順,於正月二十日遣頭人來到軍營,“呈獻甘結,遵依六事”:一、永不敢侵擾“諸番”;二、供役比各土司勤勉;三、盡返所奪“鄰番”之地;四、擒獻過去誤犯天兵之凶首;五、送還從前所侵掠之人民、馬匹;六、照數獻出槍炮。雖被傅恒以其“未經麵縛”而“峻拒其請”,莎羅奔仍求降不已,並托綽斯甲土司轉求提督嶽鍾琪“代請貸死”,還屢派親信頭人“致詞獻幣”,稟稱果貸其死,“當為經略大學士建祠頂祝”。《清高宗實錄》卷334,頁17、18、29、30.傅恒很可能考慮到,與其遵旨立即被迫乘馬還朝,將納降之功讓與別人,自己落得一個虛糜糧餉無功返京的可恥下場,倒不如抓住這一極為難得的機會,允許莎羅奔投順,還可親享四個月來鞍馬勞頓勤理軍務之佳果,立一大功,博得平定金川之美名,因而放棄了誘擒的安排。

    雍正初年嶽鍾琪署川陝總督時,曾推翻原總督年羹堯的錯誤決定,將大金川割與沃日土司之美同等寨,歸還與莎羅奔弟兄,因此莎羅奔對嶽十分感激。現在嶽鍾琪向傅恒提出納降,願意親至勒烏圍招撫,傅恒同意。嶽遂帶兵四五十人,進抵勒烏圍,宣諭勸說,莎羅奔見嶽輕騎親至,大喜,“迎謁甚恭”,“悉聽約束”,是夜留嶽宿於帳中,嶽“解衣酣寢如常”,莎羅奔更為信服。次日,嶽至莎羅奔的經堂,令綽斯甲土司同莎羅奔、郎卡“依番禮誓於佛前”。嶽隨即前往卡撒軍營,告訴經略。十四年二月初五日,莎羅奔、郎卡於卡撒經略之軍門外,“除道設壇”,帶領喇嘛、頭目多人,“焚香頂戴,作樂跪迎”,傅恒輕騎簡從,“示以不疑”,升帳就座,莎羅奔等人“次第俯伏帳下”。傅恒“開誠訓飭,義正詞嚴”,宣布帝旨,“示以德威,宥以不死”,莎羅奔等人“感激歡欣,致詞懇切,永誓不敢再有違犯”,並呈獻古佛一尊、銀萬兩。傅恒卻銀受佛,頒賚恩賞,手授荷包,莎羅奔跪謝領受,叩稱銀兩不敢領回,願以此銀為經略大學士傅恒“建祠誦經,子孫戴德”,傅恒遣其歸還勒烏圍。此日,“遠近各番,觀者如堵,莫不踴躍欣喜,敬信畏服”,“萬聲歡慶”。《清高宗實錄》卷334,頁18、26、27、29、30;《嘯亭雜錄》卷4,《金川之戰》;《聖武記》卷7,《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