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章 乘機征準開拓新域(3)(2/5)

作者:周遠廉字數:1619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7

    盡管班第、鄂容安把阿睦爾撒納的謀逆言行講得已經相當清楚,但乾隆帝仍不相信其會謀反,批示說:“初覽伊奏,似事端已成,再四詳閱,仍係阿睦爾撒納希圖僥幸,貪得牲隻什物耳,並無圖占準噶爾確據。”當然,乾隆帝並非庸君,何況此時他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執掌朝政二十載,經驗十分豐富,不會對親理軍務、“夷務”的將軍、大臣之議完全置之不顧。他又批示說,令班第、鄂容安“再細心察看”,如其“占據僭越之形,果有密據,即行密奏,朕另行定奪。如並未至於此極,不過希圖肥己,亦不必過於苛求。”同時,他立即於當日下諭給阿睦爾撒納,嘉獎其“辦理諸事,動合機宜”,命其速赴熱河,將分封四汗,“賞功策勳”。②。

    過了六天,即六月二十八日,乾隆帝的態度完全變了,相信了班第等人的奏報,認為阿睦爾撒納確實“欲圖占據準噶爾”。他下諭給軍機大臣說:

    “班第、薩喇爾、鄂容安等密奏阿睦爾撒納意欲占據準噶爾,種種僭越妄行,情跡顯著一折。……班第等奏稱:阿睦爾撒納指稱防守哈薩克、布魯特,用鈐記行文,調兵九千。……又擅殺達瓦齊眾宰桑,抄沒家產。私用噶爾丹策零小紅鈐記,結交奸佞之徒,各處遣人潛行招服。又告諭屬下,有哈薩克懼伊,伊在此斷不敢前來等語。種種不法之處,圖據準噶爾,已無疑義,豈必待其生變,始為實據耶!……將此密諭班第等,阿睦爾撒納若仍未起程,班第等即行密商,如何擒拿辦理,相機完結,伊信用之宰桑等,亦即拿解前來。……事關緊要,伊等務必熟籌妥辦。”《清高宗實錄》卷491,頁22、23、24.

    乾隆帝雖然正確地作出決定,要擒捕阿睦爾撒納,以安定準部,保持西北、北方安寧,但是,一則時間較晚,阿睦爾撒納勢力已相當強大,已做了相當充分的起兵的準備;再則,更重要的是,他在前些時候處理善後事宜時犯了嚴重的錯誤,他既不該讓阿睦爾撒納主持平準之後的善後工作,更不該將滿、蒙、漢大軍過早撤出準部。

    早在五月初二日,乾隆帝就下諭給班第等將軍、大臣,命他們在打下伊犁後,酌量存留跟隨將軍駐紮的士卒,大軍“即速陸續分起凱旋”。十三日,他在西路定邊右副將軍薩喇爾建議“功成之後,請停止伊犁駐兵”的奏折上批道:不會永遠駐兵,隻留數百名或一二百名兵士跟隨大臣,以聽差遣。也可以隻派大臣駐紮,不派士卒。六月二十五日,也就是乾隆帝知悉阿睦爾撒納有“非分之念”而下達命其入覲的諭旨後的第三天,他批準了班第留兵五百的建議,大軍撤回,隻留察哈爾兵三百名,喀爾喀兵二百名。《清高宗實錄》卷488,頁3、4、24,卷431,頁19.

    此時的準噶爾,經過多年內亂,四分五裂,元氣大傷,戰鬥力已明顯下降,如果清軍留駐,哪怕隻有一二萬人,也可控製住局勢,也能製服多數台吉、宰桑,使他們不敢貿然行事,不敢附和阿睦爾撒納叛亂,而且也可能鎮住這位大台吉,使其野心有所收斂。但是,乾隆帝計不出此,一味實行以準治準的政策,幻想仿照對待喀爾喀四部的辦法,編旗設紮薩克,讓其自行處理屬下內部事務,重大要事由朝廷裁處,不派駐大臣和官兵,既收轄治其部之效,又不千裏轉輸,耗費銀米,勞累士卒人民,結果,犯了一個大錯誤,為阿睦爾撒納的謀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在六月二十八日下諭命擒阿睦爾撒納之後,班第、鄂容安又連續呈報此人圖謀不軌情形,乾隆帝多次批示,催其迅速入覲,以便在熱河將其逮捕;如其不來,則令班第在伊犁動手,拿獲解京;設若已經起行,則於途中擒拿。總之,乾隆帝主意已定,一定要捕擒阿睦爾撒納。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這三管齊下之計未能生效,阿睦爾撒納從大皇帝布下的埋伏圈裏安然無恙地溜走了。

    當乾隆帝於六月底決定除掉阿睦爾撒納時,這位台吉還不知皇上已經變臉,還把當厄魯特四部總汗的希望,寄托在大皇帝的施恩上。他知道班第會從中作梗,因此就托科爾沁親王、固倫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向朝廷轉奏己情,要求封他為總汗。額駙於六月隨大軍凱旋,約定於七月下旬告訴消息。科爾沁額駙回京以後,看到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皇上已從寵信、依賴阿睦爾撒納,轉變為必欲將其擒誅而後快,十分懼怕,不敢上奏,使阿睦爾撒納的這一打算完全落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