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0章 追討叛汗統一回疆(4)(2/5)

作者:周遠廉字數:1945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0

    其六,建樹殊勳。乾隆帝非常高興而且十分得意地說,用兵準、回獲得了極大的勝利,建立了豐功殊勳。他在《開惑論》中寫道:“兩大部落,不為不強,周二萬餘裏,不為不廣,五年成功,不為不速。”他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辛苦五年,實現了父祖未竟的誌願,安定了西北局麵,消除了產生大的變亂的基礎,擴大了版圖,節省了巨量軍費,實為全勝,實為殊勳。

    二、設官建置駐兵屯田新疆迅速發展。

    乾隆皇帝上述關於用兵準、回之成效的評論,大體上是符合曆史實際的,清政府統一了天山南北廣大區域,為開發大西北、促進統一的多民族祖國的發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堅實基礎。但是,事情並沒有完,這一偉大事業剛剛開始,不能半途而廢,因此,緊接著,乾隆帝又作了長期不懈的努力,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采取了許多措施,為建設、鞏固大西北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早在戰爭進行中,就確定了對待準、回地區的基本方針。二十二年四月十六日,他諭告軍機大臣:準噶爾喇嘛斷不可信,從前尚曾降旨欲設立庫倫,振興黃教,“今準噶爾等作孽深重,福澤已盡”,未曾助亂的喇嘛可以留下性命,但“斷不可仍前庫倫、錫、堪布等名號”,也不保留鄂拓克(原係汗之部屬)和宰桑名號,選擇年老不生事端之人,補放總管,管轄準部人員。《清高宗實錄》卷537,頁2.過了一個月,五月十六日,他又降諭說:前命將軍等進剿(厄魯特四部)各鄂拓克時,將老幼人等安撫,擇其可信之人,授為總管、副總管,“不得照從前留各鄂拓克舊名,仍授為宰桑、牧楞額等名目”。《清高宗實錄》卷539,頁2.這時他已決定完全取消厄魯特四部舊的政治製度,要實行由帝任官管轄其部人員的新製。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因領隊大臣阿裏袞奏稱於布葉搜獲庫爾勒城伯克托克托的屬人巴雅爾,他下諭給靖逆將軍雅爾哈善說:如果庫爾勒城歸順,即“仍令伯克托克托管轄”,“其他招服回人頭目,亦可照此辦理”。《清高宗實錄》卷557,頁26.同年九月十五日他又下諭說:伊犁要駐兵,回部則不駐兵,但“揀選頭目,統轄城堡,總歸伊犁軍營節製”。《清高宗實錄》卷570,頁26.此後,由於形勢的變化,具體做法有所改動,但基本方針沒有變,那就是要將準、回地區納入清朝的版圖,直接隸屬於清政府管轄,最終變成為大清國的一省。

    對於乾隆帝統一和建設西北地區的宏偉事業,不少大臣很不理解,亂發異議。他們認為西域二萬餘裏,“沙漠遼遠,牲畜凋耗,難駐守”。大學士史貽直早在二十二年十月就提出捐棄伊犁的主張。大學士陳世倌特上專折,以“糧餉、馬力、將帥”三個難題,反對繼續用兵。乾隆帝予以一一駁斥,堅決排除淺見庸議的幹擾,選任了幾位能臣,來貫徹執行他建設西北的方針,主要是阿桂、舒赫德、明瑞和伊勒圖。

    舒赫德從乾隆十八年就到西北處理準部問題,二十三年起,以參讚大臣、尚書、都統的頭銜駐阿克蘇,連續好幾年,先後奏定回城賦稅台站,設伯克,阿克蘇鑄騰格,阿克蘇、庫車、哈喇沙爾、烏什、和闐置文武官員,政績卓著。阿桂於二十年以內閣學士身份赴北路烏裏雅蘇台督台站起,到三十三年止,除短期調離外,基本上在準、回地區任參讚大臣、伊犁將軍等職。他針對創事初期某些大臣畏難主退的異議,奏稱“守邊以駐兵為先,駐兵以軍食為要”,建議廣開屯田,建置城邑,設台站,移各省有工藝技術之人入新域,均被朝廷采納,一一施行,使新城、新村、兵營依次建立,人口上升,田地增多,“一如內地,數千裏行旅晏然”。明瑞在用兵中屢立軍功,二十七年任第一位伊犁將軍,直到三十三年。伊勒圖很早就以副都統職銜駐烏魯木齊,不久移駐阿克蘇,三十三年任伊犁將軍,三十六年,降參讚大臣駐烏什,三十八年複任將軍直到五十年去世。伊勒圖駐邊二十餘年,“諸所經畫,縝密垂久遠”,對屯田、築城、鑄錢、采煤、煉鐵等,做了很多工作,貢獻很大。《清史稿》卷313,《舒赫德傳》,卷318,《阿桂傳》,卷335,《伊勒圖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