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5章 錯攻緬甸敗而後和(5)(1/3)

作者:周遠廉字數:801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3

    “我兵進剿緬甸,現在廣集兵糧,期以秋冬大舉,自必勢如破竹,迅奏朕功,使西南邊境敉寧,為一勞永逸之計。但思緬地僻在荒徼,兼以山巒重阻,風氣隔閡,將來平定以後,自難設立郡縣,同於內地,即欲如新疆回部,留駐大臣坐鎮彈壓,亦恐水土惡劣,瘴癘時發,我兵久駐非宜。至匪酋懵駁,自其父藉牙篡弑以來,濟惡虐眾,連年侵擾邊地,近複犯我顏行,尤為貫盈孽重,自當犁其巢穴,翦彼鯨鯢,以彰天朝威遠服叛之典。而既經剿滅,其土地人民,皆我幅隕赤子,亦不可不為撫靖,俾共享太平之福。若欲另立酋長,自無如仍擇莽瑞體苗裔,但恐其後人久經禍亂,或複選懦無能,設竟委以重任,未必能控群蠻而闡聲教,甚或同於井蛙之見,仍然蠻能相尋,自滋猜釁,轉於柔遠無益。莫若量各城大小,分置土司,使各守其疆界,不相聯屬,則伊等勢渙情暌,不能驟合為一,或可不致滋生事端,亦眾建而少其力之意。而各土司定則納賦,鹹受吏職,更為易於製馭。但須度其疆域險夷,詳審製宜,如阿瓦、猛密、木邦諸城,自較為重要,其餘亦當酌量道裏遠近,畫界區分,俾不相侵附。而所擇土司,尤宜視其傾誠相化,才堪效用,而心可信任者,授以土官,俾之長世自衛,共沐國恩。其或桀驁叵測,及強宗大姓,雖一時震懾降附,難必其不心懷兩端,則當如回部之霍集斯等,移其族黨,妥為安置,以示保全,兼可永杜後患。此皆大功告成後,所必應籌辦及之者。”《清高宗實錄》卷788,頁13、14.

    過了兩個半月,九月十六日,乾隆帝根據明瑞所奏九月開始進攻的奏折,諭軍機大臣:此次我兵聲勢甚盛,克敵製勝,自可立奏朕功。“緬匪”此時或懾我軍威,詭稱服罪輸款,“冀逭天誅”,明瑞等切不可稍存姑息,輕許納降。“此等賊匪狡詐性成”,去歲楞木、鐵壁關等處,屢次詐降,以緩我兵,及兵稍退,旋複抗叛,斷不應為其所愚。況我兵自去歲新街至今春木邦,臨陣損傷者,頗亦不少,“此非犁穴誅渠,盡殲醜類,不足以申國威而彰天討,尤不可僅以受降蕆事”。若我兵直抵阿瓦,攻克其城,“即當戮其逆酋,剿其凶黨,大示懲創”,並就其地界,酌量分置土司,“以永靖蠻服”。“或王師將抵賊巢,匪黨等果有仇彼渠魁,擒縛來獻者,即俘囚奏捷,並多執其助惡逆黨,解送京師,彼時或可貸以不死,另為處置,而進兵之始,則不可預存寬宥之心也。可將此傳諭明瑞、鄂寧、額爾景額知之。”《清高宗實錄》卷795,頁2、3.

    這兩道諭旨集中地、著重地講了必須征服緬甸,不許輕易允降。他提出了五項明確的具體要求。其一,必將緬甸全部征服,打下首都阿瓦,“犁其巢穴”。其二,必“戮其逆酋”,將緬王懵駁擒獲獻俘斬殺。其三,必“剿其凶黨”,“盡殲醜類”,將緬甸軍政要員全部斬盡殺絕。其四,消滅緬甸,兼並入清,使統一的緬甸從此消失,“分置土司”將其分割成若幹小部,擇立順從於清之頭人充當土司,為清臣仆,“定則納賦”,緬地納入大清國版圖,緬人皆為清帝之“赤子”。其五,絕不接受緬王投降,“不可僅以受降蕆事”,否則,“不足以申國威而彰天討”。

    乾隆帝的這些要求是十分錯誤的,因而也給明瑞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如前所述,中緬之間的衝突,起因並不複雜,不過是雙方土司之間爭鬥,即乾隆帝所說之“蠻觸”,當時清無滅緬之心,緬亦未存攻清之意,最多不過是緬甸要索取耿馬等土司的貢賦,並且這也不是它的首倡,而是沿襲前緬王莽達拉的舊例。因為,至清為止,中緬雙方還未正式劃定明確的邊界,耿馬等土司雖久已歸附於清,繳納賦稅,當兵取役,但為了避免侵擾,維持安寧,也向緬王交點貢物。在這樣並未存在你亡我興、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的形勢下,雙方本可以通過耐心談判,消除誤會,解決問題,而建立起正常的和平關係,不需訴諸武力。緬王懵駁確曾遣使“乞降”,僅要求“賞給蠻暮、新街,照常貿易”,這也並不過分,蠻暮、新街本是緬甸之地,照常貿易利於雙方,有何不可。乾隆帝完全可以接受這一要求,停兵議和,允緬入貢。可是,他仗恃“大清國全盛之勢”,硬要一錯到底,堅不允降,不僅繼續攻緬,而且要將緬王及其重要將領、土司全部斬盡殺絕,要將緬甸並入清朝,分成隸屬於清的許多小部。這個要求蠻橫無理,欺人太甚。困獸猶鬥,何況新緬王懵駁,繼承開國之君藉牙的寶貴遺產,擁有大批猛將和剽悍士兵,久經征戰,他又善用計策,當然會動員緬甸人民武裝反抗,打一場保家衛國的全麵戰爭,擺脫亡國亡族的危險。乾隆帝這次征緬的不正義的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他不能取勝,必將失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