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5章 錯攻緬甸敗而後和(5)(2/3)

作者:周遠廉字數:801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3

    乾隆帝嚴厲宣布不許輕易受降,盲目相信大軍會馬到功成,捷音即至,也給將軍明瑞施加了極大的壓力,促使他隻能勝不能敗,隻能進不能退,這也成為不久以後導致明瑞自盡慘死的決定性因素。

    二、陷入重圍小猛育清軍慘敗。

    明瑞,字筠亭,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學士傅恒之親侄,姑姑為孝賢純皇後。明瑞英俊聰睿,驍勇善戰,早年以官學生襲父公爵,乾隆二十一年以副都統銜授領隊大臣,從征準噶爾汗阿睦爾撒納,立下戰功,擢戶部侍郎,授參讚大臣,於公爵加“毅勇”二字,號一等承恩毅勇公。二十四年,明瑞領軍從攻回部霍集占,再建功勳,賜雙眼花翎,加雲騎尉世職,圖形紫光閣,擢正白旗漢軍都統。二十七年,明瑞出任第一屆伊犁將軍,進加騎都尉世職。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明瑞被乾隆帝授為雲貴總督,經理征緬軍務,不久,又授兵部尚書,用將軍頭銜,全銜為兵部尚書、雲貴總督、將軍明瑞,有時還在將軍之後加上“公”。

    明瑞於三十二年五月抵雲南,即赴永昌,巡撫鄂寧亦偕往。明瑞揭發楊應琚欺罔之罪,奏劾提督李時升,總兵朱侖、劉德成、烏爾登額及副將趙宏榜畏敵懼戰,貽誤軍機,並指出,在前一階段作戰中,“滇兵積久廢弛無鬥誌,將領亦未諳戰陣,遺失炮位器械無算”。《嘯亭雜錄》卷5,《緬甸歸誠本末》。

    六月,明瑞奏陳征緬機宜,總結了以往失利的教訓,提出新的方略。他說:前次辦理,種種草率,動失機宜。永昌、騰越、順寧、威遠、普洱,沿邊土境二千餘裏,迤西七關八隘,旁通側出,絕少險要可守之地,若處處駐兵,二三萬人亦不敷分派。今已親督勁兵,鼓勇進剿,緬必“救護巢穴”。其各土司境內險要地方,如九龍江、隴川、黑山門等處,設置兵營,防敵來攻,其餘崎嶇小路,隻派人巡邏備禦,這樣,防守之兵比前大為減少,“而聲勢不分,較為得力”。兵自永昌、騰越兩處出口,由宛頂、木邦一路作為正兵,其餘分兩三路,由猛密等處並進,使敵疲於奔救。前次所需兵糧,係設站滾運,派兵護送,現在改為令兵士裹帶,省費,方便。帝允其奏。

    八月末,明瑞偕署刑部侍郎、參讚大臣額爾景額上奏三路進兵方略:進攻之軍,有北京滿兵三千名、四川兵八千、貴州兵一萬、滇兵五千,除黔兵一千遣往普洱外,綠旗兵共二萬二千,加上滿兵為二萬五千名,另調土司兵四千,以及原駐龍陵兵一千餘名、杉木籠兵二千餘兵,共三萬餘人。兵分三路,一路由宛頂出口,向木邦前進,有滿兵一千餘名、綠旗兵七千餘名,由明瑞統領,領隊大臣紮拉豐阿、伯玉魯斯,總兵國柱、李全同行。一路由鐵壁關出口往猛密,派滿兵九百餘名、綠旗兵七千餘名,由額爾景額與提督譚五格率領,總兵王玉廷同行。一路由紮防以南,經過猛古、猛浦,與猛密中路互為聲援,派滿兵九百餘名、綠旗兵三千餘名,令領隊大臣觀音保率領,總兵長清同行。命總兵達興阿統綠旗兵四千餘名,至木邦駐防。乾隆帝基本同意,隻是令中路由額爾景額為總統,命參讚大臣珠魯訥前往木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