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章 錯攻緬甸敗而後和(10)(1/3)

作者:周遠廉字數:8830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7

    乾隆帝讀到這份奏折時,一開始必然會詫愕不已,因為這一奏折太特殊了。傅恒出行以來的幾十份奏折,皆是喜報捷音,不是土司降順納糧供船應役從征,便是殺敵多少奪寨若幹,或者是深入敵區行軍順利,不日即將“犁穴掃庭”,一派大好形勢,而此折卻突然改變了口氣,極言敵柵難克,官兵病亡,悲觀之情,狼狽之景,躍然紙上。稍一冷靜,此折又必然會使乾隆帝覺察到軍情嚴峻,局勢危急。一則,若非軍營遭困,這位皇上之第一親信重臣,決不會改變其長期報喜之習慣,絕不會說出亟待捷音之天子不願聽的噩耗――無法破敵,師將失敗。二則他若細致分析奏折所提供的消息,聯係出征以來的實況,便會看出問題確實非常嚴重。其一,傅恒統軍遠征,行程數千裏,曆時二月餘,原定由猛拱取木梳搗阿瓦之計劃未能實現,連木梳皆未到,便折回蠻暮,就此而論,這一出征是失敗了。其二,阿瓦不能至,老官屯也打不下,榮任副將軍的阿桂、阿裏袞、伊勒圖,是久經征戰功勳卓著的大帥,海蘭察等猛將亦在軍中,天朝第一軍國宣力大臣大學士、一等忠勇公、皇上愛妻之弟傅恒親臨戰場,糧草彈藥充足,大炮震天動地,條件是夠好的了,可是,鏖戰多日,就是取不了老官屯,被阻於堅寨之下。此寨尚不能克,焉能進取更為堅固之阿瓦。其三,更為危險的是將士傷病死亡慘重,從全國征調來的四萬餘滿漢精兵,除留駐邊境外,參加戰鬥的三萬一千名兵士,隻剩下一萬三千餘名,損失過半,領隊大臣亦多患病,副將軍阿裏袞,水師提督葉相德,總兵吳士勝,副都禦史傅顯,副都統瑚爾起、阿第木保等相繼病故。頓兵堅城之下,曆來為兵家所忌,何況此係在緬甸內地作戰,如不及時決策(或退或進),緬兵不斷增援,定將陷入重圍,明瑞之亡的悲劇又將重演。

    因此乾隆帝立即於該折上批示:“以此觀之,撤兵為是。”並諭軍機大臣:昨傅恒等人以攻擊老官屯情形具奏,“已節次降旨令其籌劃萬全,倘勢難前進,即乘時撤兵”。今閱本日奏折,現屆冬令,瘴氣未消,葉相德等染病身亡,“緬地氣候惡劣,徒傷人眾,斷難深入,令傅恒等即遵前旨,退駐野牛壩,以現在暫退明年再行進兵之旨宣示於眾。②④《清高宗實錄》卷847,頁3、4,13、14,17、18.

    又過了八天,十一月二十六日,乾隆帝讀到阿桂呈報“傅恒身染瘴癘,現患腹瀉,形頗羸弱”的奏折後,立諭軍機大臣,重申不得已用兵之因,再言官兵不耐瘴癘損傷甚多之情,諭令此旨到時,“傅恒即馳驛來京,留阿桂在彼籌劃撤兵”。②。

    此旨尚未到達,軍營已決定與緬軍議和。緬軍統帥諾爾塔遣使致書,“懇乞解圍”,經略傅恒,病勢雖重,“總欲攻克賊寨,盡力追剿,不肯允其所請”。副將軍阿桂以氣候惡劣,“人多疾病,勢難再進”,建議與緬議和,“給予回書”。傅恒始終不以為然。於是阿桂遂“集諸將,議進止”。諸將以“兵多染瘴,日有死亡”,“皆憚水土瘴癘”,“爭勸受降撤兵”。阿桂便帶領各領隊大臣、提督、總兵來見傅恒,齊稱“現在光景,實以就勢撤兵為是,並各出具甘結”。傅恒“心中甚憤,即欲將眾人參奏”,但因病無力,隻好聽從諸人意見,決定“受降撤兵”。《清高宗實錄》卷859,頁15、16.

    此時,諾爾塔又遣“小頭目”節綴呈上懵駁之書,“籲請停兵,詞頗恭順”,諾爾塔複會見阿桂差往議和之雲南提督哈國興,要求回信。傅恒等遂繕書曉諭,“令其具表求降,送出內地被留之人,其投誠土司,嗣後不得侵擾,若能悉遵約束,即當奏請撤兵。”十一月十七日,緬方使者與清都統明亮、提督哈國興、侍衛海蘭察等人相會,決定了議和停軍。傅恒將上述情形呈報,並引咎自責。他奏稱:自抵騰越以來,領兵前進,惟期迅奏朕功,但自戛鳩渡江以後,官兵多苦於瘴癘,到老官屯後自己即患腹瀉,誠恐有誤國事。“更念此次用兵,眾以為難,獨臣執意請行,致負委任,應請從重治罪。”④乾隆帝於十月二十九日收到傅恒之折後,下達長諭,說明“不得已用兵之苦心”,並決定允降罷兵。他說:傅恒攻取了猛拱、猛養,在新街擊敗敵兵,圍攻老官屯,“勢可計日而取”,但水土惡劣,官兵多生疾病,雖得老官屯亦不可以深入。因此,“朕以國威固不可不伸,而疊經奪寨彌賊,殄彼渠凶,亦既奮揚我武,況瘴鄉絕徼,氣候與內地迥殊。我兵之不宜久留彼土,實屬地勢所限,非兵力不足軍儲不充也。朕籌辦軍國重務,一切惟順天而行,今審時度勢,自當知難而退,不宜複執直抵阿瓦之說,……此時自應姑從所請,以完此局。”所有撤兵之事,“著傅恒等悉心妥議具奏”。《清高宗實錄》卷847,頁17―23.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