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章 錯攻緬甸敗而後和(12)(2/3)

作者:周遠廉字數:846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29

    與此同時,乾隆帝注意加強與暹羅的聯係。早在攻緬初期,帝以緬暹為世仇,便諭兩廣總督李侍堯探索約暹羅發兵共攻緬之事,但暹羅於三十一年亡於緬,其事中止。四十三年,暹羅遺民推鄭昭起兵,逐緬複國。四十六年鄭昭遣使入貢,蒙帝厚待。五十一年,乾隆帝允鄭昭之子新主鄭華之請,封其為暹羅國王,雙方關係愈益密切,暹軍陳於暹緬邊境,對緬造成很大威脅,這進一步促使新緬王孟隕謀求改善中緬關係。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孟隕遣派的使臣大頭目業渺瑞洞、細哈覺控、委盧撒亞三人,率小頭人、從役一百餘人,齎金葉表文、金塔、寶石、金箔、檀香、大呢、象牙、漆盒、絨氈、洋布等物,及馴象八頭,到達順寧府界,懇求進貢。來使並稱,因老官屯一路,山高瘴大,象難行走,故從木邦前來。其表文說:孟雲(即孟隕)係藉牙第四子,幼年為僧。長兄懵駁死後,其子贅角牙自立為王,孟隕之次兄孟魯以父有兄終弟及之諭,殺贅角牙,欲為國主,國人不服,殺孟魯,迎孟雲而立。“孟雲深知父子行事錯謬,感大皇帝恩德,屢欲投誠進貢,因與暹羅釁,且移建城池,未暇備辦。今緬甸安寧,特差頭目遵照古禮進表納貢。”《清高宗實錄》卷1306,頁10,《清史稿》卷528,《緬甸》。

    雲貴總督富綱呈報此事及處理辦法時奏稱:孟隕差使具表納款,“雖情詞恭順誠懇,但緬性多疑,此來虛實不可不詳慎辦理”,隨派副將定住馳往察看,驗明貢物,“似屬可信”,便令定住將該使帶至順寧安頓。因該使未帶楊重英同來,“向其根究”,來使遂遣小頭目回國攜楊歸返。③《清高宗實錄》卷1306,頁11、12、13,12、13.

    乾隆帝正渴望了結緬事,於六月初五日讀到此折後,十分高興,並因富綱過疑欠妥而予以嚴厲斥責。他下達長諭,斥其過錯及指示處理之法說:因緬水土惡劣,故停止進剿,撤兵以後,“十餘年來,邊境相安”。孟隕原在緬寺為僧,與其父兄之過無關,今被推管國事,差人齎表納款,“閱其表文,情辭甚為恭順誠懇,此係好事,將來該頭目等到時,朕方欲重加賞齎”。富綱接據稟報,自應一麵具奏,一麵即派官員將使臣護送來京,乃始則疑其狡詐,遣人往察虛實,已屬過慮,繼複以無關緊要之楊重英“向其根究”,“尤屬糊塗不曉事體”,“實屬大錯”,著軍機大臣立即傳旨對富綱“嚴行申飭”,並諭令該督,接此旨後,即派妥當官員,護送來使,迅速前來木蘭行在,呈進表物。如能於萬壽節(八月十三日)以前趕到熱河,固好,若不能至,則於出哨前趕到承德等候,那時,蒙古王公“皆扈蹕山莊”,“俾遠國貢使同入筵宴瞻覲,尤為盛事”。③

    第二日,六月初六日,他又諭軍機大臣,再言富綱索要楊重英之誤說:“該督此奏,實屬錯誤。該國長既已悔罪投誠,齎表納款,此係好事,何所有其猜疑。”設若該國長以此而“心懷疑畏,殊覺阻其向化之心”。如此旨到時,緬已送回楊重英,固屬好事,若未送,即令富綱照前旨辦理,剴切傳諭緬主,“使該國長不致心生疑畏,方為妥善”。並命富綱將來華之人,留一半於滇,其餘人員同至熱河,使其“瞻仰中國富庶,伊等回國互相傳述,必更畏威懷德,益足以堅其效順之誠”。《清高宗實錄》卷1308,頁5、18.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