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章 嚴父慈祖多情帝君(1)(3/4)

作者:周遠廉字數:9300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39

    乾隆帝不僅嚴厲督促皇子上學和師傅認真授課,而且對皇子的學風也很注意,不讓他們陷入純書生圈子中,而要他們講求治政之道。他雖然很喜歡皇十一子永,因其“幼工書”,聰慧勤學,常幸其第,但對其漸染漢人書生習氣而頗為不滿。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他就此事降下一諭:“朕見十五阿哥所執扇頭,有題畫詩句,文理字畫尚覺可觀,詢之出十一阿哥之手,幼齡所學如此,自屬可教,但落款作兄鏡泉三字,則非皇子所宜,此蓋師傅輩書生習氣,以別號為美稱,妄與取字,而不知其鄙俗可憎,且於蒙養之道甚有關係。皇子讀書,惟當講求大義,期有裨於立身行已,至於尋章摘句,已為未務,矧以虛名相尚耶?……若十一阿哥方在童年,正宜涵養德性,尊聞行知,又豈可以此種浮偽之事淆其見識耶?……阿哥等此時即善辭章,工書法,不過儒生一藝之長,朕初不以為喜,若能熟諳國語,嫻習弓馬,乃國家創垂令緒,朕所嘉尚,實在此而不在彼。總師傅等須董率眾師傅教以正道,總諳達亦督令眾諳達時刻提撕勸勉,勿使阿哥等耽於便安。著將此諭實貼尚書房,俾諸皇子觸目驚心,鹹體朕意毋誤。”

    乾隆帝對皇子皇孫的嚴加管教,督令習文練武,又愛護關懷備至(詳後),皇子皇孫等無不勤奮學習,進步很快,造詣頗高。趙翼在《簷曝雜記》卷一就此專寫《皇子讀書》一條盛讚說: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朝,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複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以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則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了然於胸中。以之臨政,複何事不辦?……然則我朝諭教之法,豈惟曆代所無,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二、戒責皇子非禮之行。

    乾隆帝既是君臨天下的皇上,又是兒孫眾多的皇父、皇祖父、皇曾祖,這種雙重身份及其由之而來的兩類性格、感情和好惡,自然流露在他對兒孫的喜怒上。他是勤理國政的明君,又是教子尚嚴的嚴父,因此對皇子們的非禮行為十分厭惡,並予懲處。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孝賢皇後病故於德州,皇長子永璜前行迎喪,“不知禮”。此情頗出人們意外。因為,永璜並非年幼蒙童,而是業已上學十餘年娶妻生子的青年皇子,理應熟諳禮儀,恪盡孝道,不該出現如此差錯。也許永璜想到,孝賢皇後既已去世,其親生之二子雖係中宮所生之嫡子,但母後已不在人世,優越條件便大半喪失,己為諸弟之兄,位居皇子之首,兼之又給皇父養了第一個皇長孫,有這樣的條件也許會大統在望吧!如果有這種想法,或者本來就嫉妒二弟是嫡子,當然不可能對孝賢皇後之死有什麽悲痛萬分的感情,從而在迎喪中流露了出來,出現了“不知禮”、不盡孝道禮儀的行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