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關於馬克思、恩格斯若幹重要論斷的理解問題(2/5)

作者:徐博涵字數:18752更新時間:2019-09-22 07:56:55

    但是,我們通過以上論述想著重指出的是,問題往往在我們常常把他們的上述第一個層次的抽象理論分析和闡述,即他們的基礎性理論研究成果,當做了他們對客觀具體現實的具體評估,即當做他們上述第三個層次的理論內容來看待,並且用教條主義的態度來應用之。以此作為製定政策、指導實踐的直接依據,當然非犯錯誤不可。在這方麵,有些中譯文段落也容易造成這種誤解。下麵列舉《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中幾段我國讀者熟知並有廣泛影響的重要論斷作為例證。

    例證一:《資本論》第1卷第24章倒數第二段的著名論斷。

    郭大力、王亞南譯本1953年版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與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之點。這個外殼會被破裂。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喪鍾響起來了。剝奪者被剝奪。”這個譯文時態顯然很不統一。1963年版本作了完善,改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會被炸開。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喪鍾響起來了。剝奪者被剝奪了”。(黑體係本文筆者所加)這個譯文的時態倒是比較統一了,但除“這個外殼會被炸開”一句外,其餘均可理解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即德語中的過去完成時。這樣理解和翻譯符合馬克思的原意嗎?

    中共中央編譯局譯本1972年版、1975年版、1987年版均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喪鍾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黑體係本文筆者所加)編譯局的譯文除“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一句外,其餘都譯為“即將”發生的事情,並且是“就要”發生的事情,即德語中的將來時。這個譯文似乎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一些。但無論是郭大力的譯文,還是編譯局的譯文,都是把這段論述當做是對客觀現實情況的具體評估來理解和翻譯的。我國馬克思主義著作一般也都是這樣理解和闡釋的。兩種譯文,前者表達的是已經達到的狀況,後者把時限後推了一些,但仍理解為很快“就要”達到的狀況。那麽,德語原文究竟是怎樣的呢?查得原文,其動詞既非過去時態,也非將來時態,而全是現在時態:

    Sie wird gesprengt.Die stunde des kapi talischen Priva teigen-tums schl?gt.Die Expropria teurs werden exproprUert.

    據此,我個人理解,馬克思在這裏並非對客觀現實情況作具體評估,而是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作抽象的理論分析,是對其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與曆史趨勢進行揭示。按德語語法,現在時態除表示正在發生的動作外,還有一種含義,就是表示一種普遍真理,一種反複進行的動作,一種規律性的現象。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一版序言中也曾不容置疑地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但是,“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又說,“物理學家是在自然過程表現得最確實、最少受幹擾的地方考察自然過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證過程以其純粹形態進行的條件下從事實驗的”。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是英國。“因此,我在理論闡述上主要用英國作為例證。但是,如果德國讀者看到英國工農業工人所處的境況而偽善地聳聳肩膀,或者以德國的情況遠不是那樣壞而樂觀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聲地對他說:這正是說的閣下的事情!問題本身並不在於資本主義生產的自然規律所引起的社會對抗的發展程度的高低。問題在於這些規律本身,在於這些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並且正在實現的趨勢。”這是上述看法的進一步證明。但是,以往我們在研讀馬、恩著作時,對此沒能充分加以理解、把握和表述,以致在理論思維中造成了某些偏頗。筆者以為,對馬克思這段論述按如下思路理解、翻譯似較妥帖,較不易引起誤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