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2/4)

作者:徐博涵字數:11344更新時間:2019-09-22 07:56:56

    二、搞社會主義一定要生產力發達

    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曆來認為,任何一種社會經濟形態,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統一體。在這些統一體中,後者對前者都會發生反作用,但是,在生產方式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形態的曆史發展中,生產力發展的程度和性質,最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一定發展程度的生產力作為物質基礎的社會經濟形態是不存在的。馬克思曾用形象語言表述過這一基本原理:手工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隻能是社會化機器大生產。

    由於各種社會曆史條件的配合,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是首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裏取得勝利,而是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裏獲得了突破。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在奪得政權,並且基本完成了剝奪剝奪者和鎮壓反動階級的反抗以後,為了建成“夠格”的、完全的社會主義,就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到發展社會生產力上來,下決心把經濟搞上去,趕上並且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高於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的切實保證。在人類曆史上有過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就是因為它們離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抽象的社會公平原則和所謂的人類良知、理性出發,希圖繞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美好的公有製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因為他們在自己的科學著作中,最先說明了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結果,並且指明了通往理想社會的必由之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在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中,社會主義理想和概念,從來都是與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聯係在一起的。

    在蘇聯曆史上,列寧是堅持馬、恩思想的。他曾指出,“社會主義的唯一的物質基礎,就是同時也能改造農業的大機器工業……適合最新技術水平並能夠改造農業的大工業就是全國電氣化”。因此,他得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但是,到斯大林時期,從30年代宣布蘇聯基本建成社會主義,開始向共產主義過渡以後,社會主義目標與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就逐漸脫鉤了。這種情況也影響到了東歐各國和我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講社會主義隻講生產資料公有和按勞分配這兩條,不講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老是在生產關係、上層建築領域裏兜圈子,做文章,似乎在任何生產力的基礎上,理想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製度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出來。這種情緒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發展到了最高峰。粉碎“四人幫”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拋棄了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決定把工作著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一個偉大的轉折。1987年4月,鄧小平同誌進一步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並且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作為社會主義“夠格”“不夠格”的重要標誌。這就把社會主義目標與發達的社會生產力重新掛上了鉤。這是繼工作著重點轉移之後,進一步明確地要求把黨的指導思想重新撥回到曆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重新恢複科學社會主義的本來麵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