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實行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學習俄共(布)十大決定(1/4)

作者:徐博涵字數:10520更新時間:2019-09-22 07:56:59

    內容提要文章指出,列寧領導召開的俄共(布)十大,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在經濟上,製定了新經濟政策;在政治生活方麵,決定改變極端集中製,使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文章介紹了俄共(布)十大通過的《關於黨的建設問題》的決議內容,中心就是健全和擴大黨內民主生活。文章指出,上述決議精神和列寧的有關教導,長期以來都沒有被認真貫徹執行,甚至被遺忘或有意回避了。具有廣泛影響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對此就隻字不提。在黨和國家生活中相反地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製,這一政治體製後來又影響到歐亞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不利於它們健全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這個曆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深入研究和汲取。

    革命導師列寧親自領導召開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上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在經濟政策上,俄共(布)十大決定放棄企圖廢除自由貿易,由國家按照“共產主義原則”組織全國的生產和分配,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思想,轉而對外實行租讓製,對內實行糧食稅,允許私人自由貿易,發展國家資本主義,采取搞活經濟的新經濟政策。與此相適應,在政治生活方麵,俄共(布)十大決定改變黨內生活中的“極端集中製”,實行“工人民主製”,使政治生活民主化。這是一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轉折,對於在經濟、文化落後,封建主義傳統濃厚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多年來,關於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在蘇聯和我國的曆史著作中一般都有論及。雖然對其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指導意義往往闡發不夠,估計不足,但是,它在曆史上的存在,人們大體上都是承認的。然而,對於在列寧領導下俄共(布)十大通過的實行“工人民主製”的決定,就不能這樣說了。在斯大林時期出版的權威性蘇共黨史著作《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對此是隻字不提,有意加以回避的。斯大林逝世後,情況有所變化。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編著的幾種版本的《蘇聯共產黨曆史》,包括六卷本最新蘇共黨史,都開始談到這個決議及其某些內容,可是對於它的意義仍然保持緘默。至於我國廣大讀者,包括理論工作者,由於長期以來受到《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強烈影響,俄共(布)曆史上的這個決議,可以說至今仍鮮為人知。有鑒於茲,本文擬將此決議作一簡要介紹。

    (一)

    俄共(布)在地下活動時期,由於客觀環境的需要,實行的是高度集中和秘密的活動方式。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國內戰爭時期,軍事鬥爭是當時的中心任務,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須給這項任務讓路,為這項任務服務。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也必須適應這一基本任務。因此,俄共(布)當時認為,軍事化必然成為這個時期黨的組織形式。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在《關於組織問題》的決議中明確作出規定:“黨正處在絕對需要有最嚴格的集中製和最嚴格的紀律的環境下。上級機關的一切決議下級機關絕對必須執行。每個決議首先是應當執行,隻有在執行以後才可向有關的黨機關提出申訴。在這方麵,在目前階段必須直接實行軍事紀律。黨的一切事業,可以集中的(出版工作、宣傳等)就應當為了事業的利益而加以集中。正如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在這個時期具有軍事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一樣,黨組織的形式也帶有這樣的性質。整個說來,這就表現為組織上的極端集中製和工作方法上的戰鬥命令製。各級幹部一般都采取委任製的辦法。這種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在戰爭環境中是必要的,而且也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但是,另一方麵,也產生了一係列的矛盾。極端集中製發展了官僚主義和脫離群眾的傾向;戰鬥命令製往往采取了不必要的壓製形式;必要的特權變成了各種舞弊行為的憑借;黨機關必要的緊縮削弱了黨的精神生活,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