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商貿打頭,流通興市――關於西安市經濟上新台階的建議(1/4)

作者:徐博涵字數:9102更新時間:2019-09-22 07:57:02

    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浪潮中,政府工作千頭萬緒,要抓的事情很多。那麽,當前西安市的諸多工作中什麽是主要環節呢?我個人以為,這就是流通,就是商貿,就是第三產業。抓住這個環節,就能把經濟發展和各項工作帶動起來。因此,建議西安市政府當前要狠抓流通、商貿來促進改革和建設的各項工作出現新麵貌,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就是“流通興市,商貿打頭”。

    理由有四:

    1.從西安的曆史發展來看

    西安市在過去3000多年時間裏,曾經是在自然、半自然狀態的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行政、文化中心。尤其是周、秦、漢、唐時期,它更是全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心髒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樞紐,留存下了大量體現光輝燦爛古華夏文化的曆史遺跡,形成了豐富多彩、舉世無雙的旅遊資源。但是,舊中國的西安,基本上又是一個在封建製經濟基礎上的小手工業、小商品經濟類型的消費城市,商品經濟很不發達,現代工業非常薄弱。它主要是通過超經濟的行政性、封建性的盤剝,依靠全國或周圍農業地區而生存。新中國建立後,西安地區由於地處我國內陸腹地,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國家布下了大量國防軍事工業、機電工業、電子工業、紡織工業等項目,以及為數不少的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從而一改長期以來小手工業、小商品經濟類型消費城市的舊貌,而變成為一個擁有強大現代基礎工業、國防工業、電子工業和現代科技、文化的生產性城市,這又使西安擁有了強大現代加工工業優勢和科技優勢。但是,在此期間,也產生了兩大弊端:一是由於建國後長期以來傾注全力於將消費性城市轉化為生產性城市,將小手工業生產轉化為大機器生產,對發展第三產業有所忽視。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二十多年時間裏,不僅沒有很好發展與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文明生活相適應的商業、服務性行業設施,而且使在“舊中國”小手工業小商品經濟基礎上存在的第三產業也有所萎縮。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西安市1990年第三產業也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8%,剛超過1984年全球發展中國家(包括廣大農業地區)平均37%的水平。而西方發達國家目前第三產業總價值所占比重,已達70%左右。二是建國後國家布下的大量工業、科研項目和大專院校,並非按照經濟規律自然發育生成,而是按照產品經濟模式由中央高度集中的計劃以行政手段嵌入,並未與本地、本省乃至全國的經濟融為一體,現代商品經濟並未發展起來。在此情勢下,上述加工工業優勢和科技優勢,尤其對於本市經濟發展來說隻能作為一種潛在的優勢而存在,並不能直接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以上兩大弊端的存在,都是由於現代商品經濟不發達所致。由於市場不豐厚,來西安的遊客買不到多少新鮮商品,做不成多少生意,旅遊資源優勢也不能充分發揮推動經濟發展的效用。總之,從西安經濟的曆史發展來看,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嚴重的缺環,必須下大力氣狠抓流通、商貿和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補上這一缺環,才能帶動整個經濟的起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