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2 “職業經理人”雷履泰為何能使日升昌匯通天下(1/2)

作者:段俊平字數:4624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28

    “文化”一詞源於《易經》中的“觀乎人文,以化天下”,這是“文化”的最早解讀。“文化”其實是由名詞“文”和動詞“化”兩個不同的詞組成,所以才會被後人解讀為“以文化人”,文化落實到企業就叫企業文化。其實,中國有商業史以來就不缺企業文化,那時候不叫企業文化這個詞,而叫商業精神。講商業精神或企業文化,一定離不開本民族的人文傳統,否則文化就很難永續傳承。中國千百年來的商業精神其實都在“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中盡情演繹著,萬變不離其宗,而在當代中國企業中,真正能有“仁義禮智信”商業精神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在這五個字中,“信”是其他商業精神的最終歸屬,也是企業賴以發展和生存的根本。當代中國企業與當代社會的通病之一就是沒有構建起“誠信”的商業精神和道德體係。社會的種種亂象和企業的種種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缺乏“誠信”造成的,我們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有時會脫離中國人文精神傳統而去追求一些假、大、空的理念,“第一、大、特、獨有”等詞匯經常被企業家掛在嘴邊,結果把企業和做人的根本都忘了。無論是因在所產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而倒下的三鹿集團,還是備受社會所詬病的其他一些企業,很多都是因為沒有建立起“信”的經營觀和價值觀而導致的結果。

    我們在構建企業文化時,由於製度的局限,往往演繹成企業家文化,而企業家文化有時並不是企業家的意思表達,而是企業家身邊諂媚之人的思想體現,於是企業文化在傳播中有時會被沒有文化的執行者曲解,甚至演變為公司內部政治鬥爭的工具,失信於團隊,失信於股東,失信於客戶。長此以往,企業就會喪失其原有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說,失信文化流行於企業內部,對企業造成的傷害很大。

    在中國,文化以人為本,商人以信為本,企業要想做大和做強,不講“信”是不行的。“仁義禮智”必須堅守,而又以“信”為至尊,商人必須一諾千金。

    誠信倫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中國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國古有“無信不立”之說,在《論語》中孔子也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企業道德經營的必備要義。儒家常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先決條件就是誠信。

    誠信是我國傳統的商業道德。早在戰國時,對商業活動就有“市價不二,國中無偽”的要求。在商業發達的明清之際,商家無不標榜誠信,大都“以儒道經商”。晉商與徽商就是中國古代以誠信經商勢力最大的兩股商業力量。梁啟超說,“晉商篤守信用”,徽商亦“賈而好儒”,能夠“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們的成功之道。“日升昌”票號的經營者雷履泰尊崇“誠信為先,利潤為後”的商業道德。誠信不僅是商業經營的手段,也是目的。當時以“日升昌”為代表的山西票號並沒有政府信用作為依托,也沒有完善的法律進行保障。山西票號的經營者清楚地知道,要從事異地存取兌換這樣的金融業務,離不開“誠信”二字。誠信對於票號至關重要。以誠動人,以信服人,商業行為隻有依靠誠信的道德支撐才能持久,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基於這種理念,在山西票號的曆史上,極少出現欺詐事件。經過幾十年的歲月,一張塵封久遠的票據不因票號物是人非和瀕臨倒閉而放棄兌現的承諾,成為被傳為誠信典範的佳話。誠信是現代企業的黃金品牌。時至今日,許多知名企業已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海爾的高層管理者將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實現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承諾——“決不讓一件不合格的海爾冰箱流向市場”。“誠信”是品牌,也是無形資產。國際上許多大企業都很重視誠信。比如,IBM把誠實作為企業的座右銘,鬆下公司把“贏得人們的信任”作為企業的價值觀,諾基亞把“科技以人為本”作為自己誠信的實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