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三十七章 袁紹的建議(2/2)

作者:老張啊字數:5110更新時間:2019-09-23 01:33:49

    袁紹又為何進出謀劃策,勸他多召各地的猛將和英雄豪傑,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洛陽進發,以此來威脅何太後,何進同意了這一計劃。主簿、廣陵人(今江蘇寶應)人陳琳勸阻說:“民間有一句諺語,叫‘閉起眼睛捉麻雀’,讓各地軍侯進京這種國家大事,可不能盲目亂來啊!如今將軍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權,龍行虎步,為所欲為。這樣對付宦官,好比是用爐火去燒毛發。隻要您發動,用雷霆萬鈞之勢當機立斷,發號施令,那麽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很容易達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棄手中的權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軍聚集時,強大者就將稱雄,這樣做就是所謂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給別人一樣,必定不會成功,隻會帶來大亂罷了。”何進雖然屠戶出身,但是身居高位後刻苦學習,也是知道他前麵兩代人因為和宦官爭鬥而落得悲慘結局的,所以何進雖然的確是手握重兵,手下全是俊才,但仍然不敢親自動手,於是不聽陳琳所言。

    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笑著說:“在宮中服務的宦官,古今都應該有,隻是君王不應該給予大權和寵信,使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既然要懲治他們,應當除去首惡,隻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至於紛紛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隊呢!假如要想將他們一網打盡,事情必然會泄露,我將看到此事的失敗。”司徒丁宮得知此事後大怒,“天下將亂,為亂的禍首一定是這兩個庸才!”何進聽聞後將丁宮免職。

    回到涼州之亂,公元188年末,朝廷幾乎放棄了收複涼州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讓地方自守。但當王國率大軍東進攻長安門戶陳倉時,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機。皇甫嵩被任為左將軍,帶兵兩萬;董卓也有兩萬部屬,協助皇甫嵩。當皇甫嵩、董卓到陳倉後,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圍,皇甫嵩卻不同意,認為陳倉防禦堅固,不易被攻克,他們隻需要坐等王國軍泄氣。王國圍城八十餘日,毫無進展。

    公元189年春,王國軍疲勞了,放棄圍城。王國軍休息時,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據兵家“窮寇莫追(以免其死戰)”的道理反對,皇甫嵩卻駁回了,認為王國撤退不是有組織的,而是鬥誌全失的結果。於是皇甫嵩獨自率軍進擊,命令董卓作後援。皇甫嵩邊連續進攻,大獲全勝,斬殺一萬多人。董卓大為羞慚惱恨,從此與皇甫嵩結下仇恨。

    陳倉之敗後,王國被韓遂、馬騰廢黜,原信都令閻忠因素有名望而被推為涼州叛軍的新頭領。

    閻忠是涼州名士,此前跟隨皇甫嵩,曾在他大破黃巾,威震天下時勸他趁朝政日非,海內空虛之際把握機會,南麵稱製。皇甫嵩不用其計,閻忠逃走。

    雖然閻忠之前勸諫皇甫嵩舉兵政變,但是不肯加入外族叛軍,於是憤然就死。閻忠死後,韓遂等人逐漸爭權奪利,繼而互相攻殺,於是勢力逐漸衰弱。叛軍內鬥並最終分成三個集團:金城的韓遂集團,渭穀的馬騰集團,枹罕(在今甘肅)的宋建集團。因為叛軍的權力從起事的少數民族轉移到本土漢人叛軍手中,羌人和月氏人漸漸不再支持叛亂,此後也不再在此亂中起作用。

    若非是公元189年都城洛陽的變故,涼州之亂在此時本可被平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