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零六章 力排眾議的棗祗(1/2)

作者:老張啊字數:4816更新時間:2019-09-23 01:34:32

    自靈帝以後,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長期不斷的豪強兼並戰爭,使廣大北方、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農村到處都是“田無常主,民無常居”的局麵。

    不僅廣大農民生活在饑餓之中,就連以搶劫來維持的地主武裝也搶不到糧食,隻有靠河蚌和桑椹來充饑。

    許多軍閥,因為嚴重缺糧而在戰爭中失利。曹操在最初幾年的征戰中,也經常因糧食接濟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棄即將到手的軍事勝利。

    棗祗在隨曹操鎮壓黃巾軍餘部時,對起義農民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做法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從中受到了啟發。

    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何曼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縣(今河南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

    曹操經過兗州之戰,充分認識到了後勤的重要性。在與呂布的戰爭中,由於蝗災的嚴重影響,糧草接濟不上,不僅沒能拿下濮陽,還因為供應不足而被迫解散了大量官吏和部隊,最後隻剩下一萬多人。這時韓浩為他設法籌集,隻能在自己所轄的東阿解決三天的軍糧,而且其中還夾雜有人肉幹。

    此前在揚州募兵,得到陳溫相助得兵五千,也是因為無糧導致士兵跑完。他東征徐州陶謙時,曾由於糧食困難,不得不中途退兵。他敗於呂布時,因糧食吃光,將士們險些餓死,幸而新鄭縣令楊沛把儲存的桑椹幹拿出來暫時充了饑。

    這個時候,曹操才真切體會到了《孫子兵法作戰篇》中那段“凡用兵之法,馳車十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的深刻涵義。又恰逢許昌饑荒、旱災,軍隊糧食不足,曹操急切尋求積糧之法。

    糧食問題,不僅在曹操軍隊中如此,其他各地軍閥的情況,有些更為嚴重。有不少武裝勢力,不是被對手打敗,而是由於缺乏糧穀,瓦解流離,無敵而自破。

    棗祗對農業生產很有研究,他深知民以食為天,主張治理地方,必須以農為本,注重農桑。他任東阿縣令期間,正值東漢末期。

    由於董卓之亂和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人民流離失所,大片肥沃的上地被廢棄荒蕪,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

    當時,不僅老百姓難以維持生活,就連各軍閥的部隊也都普遍缺乏糧晌。

    袁紹的軍隊在河北與公孫瓚交戰時靠采摘桑椹充饑;袁術的軍隊在江淮靠撈水草、摸蚌蛤維持,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有的軍隊因沒有糧食而散了夥。

    棗祗在這種混亂異常的情況下,潛心發展農桑,使得當時的東阿,家家植桑養蠶,戶戶糧食滿倉。

    東阿如此富庶,惹得當時的一些軍閥垂涎三尺。袁紹得到東郡後曾三番五次勸說棗祗歸附於他,並以高官厚祿相許。棗祗深知袁紹的為人,便屢次回絕了。

    曹操後來因為陳宮作亂失去兗州,無立足之地,因得到棗祗和東阿軍民的接濟與支持,才轉危為安。這樣以來,棗祗深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