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識(3/3)

作者:閃爍字數:91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15

    “半個世紀前,我們搞改革的目的是什麽?是廣大老百姓希望過上更好的日子。”王元慶滅掉煙頭,說道,“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改革的根本動力。現在老百姓需要什麽?不再是簡單的物質生活,而是成為國家主人翁的精神需求。換句話說,老百姓需要的是參與國家事務,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這些需要是什麽?毫無疑問,這是老百姓思想觀念的根本轉變,是由普通的社會勞動者轉變為國家公民的根本性變化。誰都知道,螞蟻是群體性最強的生物,但是人不是螞蟻,人也不能通過生物激素控製其他人,人更不可能隻為了生存與繁衍後代付出一切。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人天生具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擁有主宰自身命運的權利。在廣西工作的時候我就認識到,我們不缺乏卓越人才、不缺乏勤奮的勞動者、更不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我們缺少的,隻是讓千千萬萬國民按照自身的意願參與社會勞動的基礎。這個基礎是什麽?就是老百姓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老百姓在國家活動中發揮作用的條件!”

    “公民意識。”顧衛民用4個字總結了王元慶這番話的意思。

    “對,就是公民意識。”王元慶長出口氣,喝了兩口茶,說道,“十年前,也許絕大部分國民還不具備公民意識,可是現在,幾乎所有國民都認識到不但有交納賦稅的義務,還有參與國家活動的權利。不管誰坐在統治者的位置上,隻能順應民意,背離民意的,遲早會被民眾推翻。老百姓有了公民意識,我們就要跟上時代步伐,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讓更多的人發揮積極貢獻。”

    “元首,你的意思,通過公民意識推動政治改革?”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方法我想了很多,但是想來想去,覺得隻有一個辦法可行。”

    “什麽辦法?”顧衛民立即問了出來。

    “由下至上,從根本上改變代表大會製度,讓更多的公民參政議政。”王元慶又拿起一根香煙,點上抽了兩口,說道,“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紀老當初的意圖,也萬分佩服紀老的長遠眼光。與紀老相比,我們的眼界都差了許多。紀老已經為我們打下了基礎,讓我們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改變代表大會製度。”

    “怎麽改?”顧衛民沒有王元慶這麽樂觀。

    作為前任國務院總理,顧衛民更擅長處理具體事務,而不是戰略謀劃。在他看來,改革本身不是問題,推出幾項改革方案也不是問題,難的是如何落實改革方案,如何保證改革不在執行的過程中變味。

    “這就是我請你留下來的原因。”

    顧衛民愣了一下,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

    說了大半天,王元慶才帶入主要話題。顧衛民也不得不佩服王元慶的口才,至少在說服別人的能力上,王元慶不比紀佑國差。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