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實與理想(3/3)

作者:閃爍字數:979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23

    一般情況下,隻有飛行高度超過40千米的航空/航天器才算得上是空天飛行器。為了達到這個高度,最低飛行速度為8馬赫。如此一來,包括衝壓發動機在內的所有傳統航空動力都無能為力。最初,幾乎所有國家都把希望放在了“火箭衝壓一體發動機”上,投入大量資金突破關鍵技術。隨著“吸入電離式電磁推進理論”逐步成熟,共和國與美國都將重點轉向了新領域,花費巨額資金推動新技術的實用化進程。不論是哪種推進技術,存在的技術難題都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為了盡快獲得空天作戰力量,共和國與美國都在加強衝壓發動機的開發力度,盡量提高衝壓發動機的性能。

    參戰的“航空航天遠征大隊”裝備的就是以衝壓發動機為主動力的型空天戰機。

    嚴格的說,因為不具備外太空飛行能力,最大飛行高度仍然在大氣層內,所以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天戰機,隻是升級的戰鬥機。即便如此,的多項性能仍然足以傲視群雄。最大陸5千米的升限、最快12馬赫的飛行速度,就能讓所有的現役戰鬥機對之無可奈何,也能讓所有的防空係統成為擺設。當然,平均175億元的單價也足以讓任何一支空軍感到囊中羞澀。

    與戰略截擊部隊的J-14Cmd2型戰鬥機相比,型更加注重速度與升限。

    更重要的是,型仍然是“樣品”,處於試驗階段,不具備實戰能力。

    空軍匆忙不迭的讓型空天戰機參戰,目的隻有一個:證明空天戰機超強的對地打擊能力,為“航空航天遠征大隊”爭取到更多的發展經費。

    讓未裝備部隊、未完全形成戰鬥力的新式裝備參加實戰,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早在21世紀初,美軍就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場上實驗了多種新式裝備,比如美軍的第一種隱身無人戰鬥機。隻有通過實戰,才能證明新式裝備的作戰效能,也才能證明新式裝備能否在未來戰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隻要有機會,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會想方設法的讓新式裝備到戰場上走一趟。

    的實戰能力到底如何,空軍從未對外公布。

    戰後,空軍擴大了“航空航天遠征大隊”的規模,在基礎技術領域投入了更多的研發經費,放棄了型空天戰機的大規模采購計劃,重點研製更先進的2型與3型空天戰機。由此可見,空天戰機的作戰能力已經得到證實,隻是的性能無法滿足空軍的需求。

    與飛機誕生到參加戰爭一樣,空天戰機要想成為戰爭的主要力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次“特殊行動”讓空軍露夠了臉,就連CIA與五角大樓都高度關注共和國空軍在日本戰場上的作戰行動。由空軍采取的行動也能看出來,空軍司令章忠憲的思想更保守,沒有驚世駭俗的作為,卻穩定有效的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使命。

    第一階段全麵戰略打擊結束的時候,戰爭的最終結局不再有任何懸念。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