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五十章 片麵停火(3/3)

作者:閃爍字數:956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24

    如何辦到,美歐不需要操心,日本戰時看守政府可以用刺刀與機槍逼迫數千萬難逃一死的日本人為民族的未來做出最後的犧牲與貢獻。美歐需要做的,隻是盡快讓共和國停止打擊行動,讓日本戰時看守政府能夠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現實很殘酷,殘酷到讓人發指的地步。

    據部分前往“安全區”采訪的記者回憶,所有進入“安全區”的日本難民都得在日本戰時看守政府設立的登記處登記備案,然後前往指定的地點居住,不得隨意活動,更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離開“安全區”。難民每天隻能獲得勉強維持生存的糧食、藥品與取暖用的燃料,要想獲得更多的生存物資,必須參與由戰時看守政府主持的“廢墟清理工作”,用勞動換取物資。後來,為了“鼓勵”更多的難民參與“勞動”,日本戰時看守政府連續數次降低最低物資配給額度,逼迫餓著肚皮的難民前往遭受嚴重汙染的地區完成常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危險工作。到最後,日本戰時看守政府真用刺刀與機槍逼迫最後一批奄奄一息的難民加快邁向死亡的步伐。

    不得不承認,西方世界仍然有盡職盡責的記者。

    2028年與2029年的“普利策新聞獎”分別頒發給了報道日本戰後重建工作的美國洛克維爾與法國記者蒙塔拿,表彰兩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報道了最真實的新聞。誰能想到,洛克維爾在接受頒獎後的第二天就在家裏吞槍自殺;他在留給妻子的“遺信”中提到,為了那張獲得普利策獎的照片,他眼睜睜的看著1名14歲的日本女孩倒斃在路旁;從此以後的100多個日日夜夜,他每天晚上都能夢見那雙絕望的眼睛與無助的哀求。蒙塔拿則在頒獎之後放棄記者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反戰人士,2年後倒在了南美洲的叢林裏麵;臨死前,蒙塔拿還抱著1名戰爭孤兒;這與他在日本拍攝下的,那位臨死前還將剛剛出生的嬰兒死死抱在懷中的母親何其相似!

    戰爭沒有憐憫,也不相信眼淚。

    與“日本戰爭”相關的新聞報道,特別是日本戰後重建的新聞報道,成為了反戰團體的最好宣傳工具,也成為了人類反思戰爭的最好佐證。

    沒人因此指責共和國,至少有理智的人沒有指責共和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戰爭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遭受傷害的就不是1億4000萬日本人,而是10倍於此的共和國人民,因戰爭造成的苦難也將擴大10倍。

    應該反思的不是戰爭手段,而是戰爭本身。

    用1億4000萬條生命換來的教訓足夠讓所有人記住戰爭的殘酷性,也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在試圖發動戰爭的時候再三掂量。

    隻是,在文化色彩、意識形態無法消除的情況下,戰爭不會從此銷聲匿跡。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