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地區化(2/3)

作者:閃爍字數:938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25

    “日本戰爭”是第一場由共和國主.動策劃,積極實施的地區戰爭。

    從戰略策劃階段開始,以王元.慶為首的共和國領導階層就明確了戰爭的最終目的,也明確了達到目的的各階段作戰行動,花數年時間做好了準備工作,從而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限度的勝利。開戰後10多天,共和國就能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擊敗實力並不弱小,甚至比以前任何一個對手都要強大的日本,與共和國主動應戰、提前準備、積極動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所有戰爭都在證明共和國的“.戰略防衛能力”,那麽“日本戰爭”證明的就是共和國的“戰略進攻能力”。

    “防衛”與“進攻”的區別,正好體現了共和國國家戰略.的根本轉變。

    雖然在“防衛”與“防衛反擊”中,共和國抓住所有機.會擴大勢力範圍,建立起以自身為核心的戰略防衛圈,極大限度的拓展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但是隻有積極主動的“進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共和國的處境,為中華民族爭取到更加光明的未來,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礎。

    共和國的戰略.轉變,與美國的戰略轉變正好完全相反。

    在此之前,一直是美國在給共和國製造麻煩,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日東海戰爭、東南亞戰爭、半島戰爭,都有美國“作祟”的因素,甚至可以說,美國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幾場戰爭的基本麵貌。“日本戰爭”則是共和國主動給美國製造“麻煩”,迫使美國參與了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戰爭,讓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也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國到底付出了什麽代價?

    從“日本戰爭”之後的國際局勢就能看出,美國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共和國的戰爭支出。除了讓共和國獲得超級大國的地位之外,美國還失去了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霸權,眼睜睜的看著共和國把“觸手”伸向之前由美國獨霸的區域,被迫以最不情願的方式應對共和國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受日本戰後重建拖累,美國不得不轉入全麵戰略防禦階段,在眾多足以決定未來的重大問題上做出妥協與讓步。別的不說,“日本戰爭”之後,法德意三國趁美國“衰落”,全麵排擠投靠美國的英國,加快了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為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奠定了基礎。不到3年,不但法德意三國先後宣布退出“北約集團”,組建“歐洲共同安全聯盟”、成立“歐洲聯軍”,包括荷蘭、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10多個歐盟成員國也先後宣布退出“北約集團”,加入由法德意成立的“歐洲共同安全聯盟”、派兵參加“歐洲聯軍”,最終將“歐洲共同安全聯盟”與“歐洲聯軍”變成了由歐盟直接管轄的政治與軍事組織,為歐盟完全實現軍事與政治一體化,組建“歐洲國”打下了基礎。

    雖然這些都是看不見的“損失”,但是從長遠意義上講,美國必須為之“買單”。

    用句俗話來說,出來混,遲早得還。

    共和國與美國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本戰爭”的性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