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地區化(3/3)

作者:閃爍字數:938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25

    從世界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來看,“日本戰爭”絕對不是一場地區戰爭,而是一場“全球戰爭”。雖然參與的國家隻有兩個,但是讓所有國家都受到了影響。

    站在世界格局的角度看,“日本戰爭”最大的意義無非是拉開了“大國時代”的帷幕。

    “大國時代”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地區化”。

    共和國提出“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後,美國與歐盟先後提出了類似的國際協議,力爭在新一**國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保住傳統勢力範圍。隻是相對而言,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更有影響力。

    有條件全麵停火之前,共和國就與巴基斯坦、朝鮮、阿根廷、伊朗、敘利亞、越南等6個國家簽署了“技術換產品雙邊協議”,在隨後3年間,共和國主動擴大“協議”適用範圍之後,泰國、緬甸、老撾、尼泊爾、斯裏蘭卡、馬來西亞、伊拉克、約旦、也門、蘇丹、坦桑尼亞、尼日利亞、肯尼亞、利比亞、智利、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20多個“無核國”先後與共和國簽署了“技術換產品雙邊協議”。2031年初,在征得巴基斯坦、朝鮮、伊朗、敘利亞、阿根廷等國的同意之後,共和國開始將“雙邊協議”轉變為“多邊協議”,並且在“多邊協議”的基礎上組建以共和國為核心的政治軍事同盟組織。

    共和國在積極擴大聯盟範圍,美國卻遭遇了“同盟危機”。

    雖然美國也在努力建立新的軍事政治同盟組織,首先拉攏了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與加勒比海及中美洲國家,但是在歐盟成員國的衝擊下,由美國主導的“北約集團”已經名存實亡。

    歐盟本身就是國家間聯盟,政治軍事一體化從根本上鞏固了歐盟的聯盟關係。

    除此之外,俄羅斯也在“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基礎上擴大勢力範圍,將之前脫離“獨聯體”的烏克蘭與格魯吉亞拉了回來,隨後又拉攏波羅的海三國與中亞五國,積極打造以俄羅斯為核心的政治軍事同盟組織。

    由大國為核心的“地區化”已經不可避免。

    雖然俄羅斯與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擁有顯著的國際影響力,但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麵對抗,也就是所謂的“中美冷戰”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曆史的發展永遠無法改變。

    數年前,還備受置疑的“中美冷戰”終於從論點變成事實。

    “地區化”無法使世界更加穩定,也不可能成為維護和平的有利因素,隻能使世界更加動蕩,使國家間衝突愈發頻繁。

    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勢必有一個“痛苦”過程。

    英國取代西班牙,世界為之動蕩上百年;美國取代英國,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共和國取代美國,肯定不會例外!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