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九章 國家的麵孔(3/3)

作者:閃爍字數:102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34

    在發放給各**隊代表的宣傳手冊中,共和國海軍明確提到,QZ-25B隻需要一名精通電氣技術的“電氣工程師”就能完成所有技術類保障與維護工作,而VC-22C至少需要3名技術人員。從裝備軍隊的長期成本考慮,就算QZ-25B的售價是VC-22C的1.5倍,在25年的全壽期內,所用資金仍然比VC-22C低了大約20%。如果考慮到電力與航空燃料的價格差,QZ-25B的實際使用費用僅為VC-22C的50%左右。加上QZ-25B的綜合性能是VC-22C的150%左右,其性價比遠遠超過了VC-22C,對各**隊都有足夠的誘惑力。

    別說其他國家,就連美軍都對QZ-25B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然,美軍的意圖是搞清楚QZ-25B的關鍵技術,製造類似的傾斜旋轉翼飛機。

    美軍不是不知道“全電動飛機”的優越性,早在2019年,也就是美國製造出第一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複合蓄電池的時候,美國陸戰隊就與海軍聯合開發全電動傾斜旋轉翼飛機,準備全麵替代“魚鷹”係列。隻是在共和國將12級以上的複合蓄電池用在了軍事航空領域、提高了全電動飛機的“門檻”之後,因為美國暫時研製不出12級以上的複合蓄電池,其在傳統航空動力領域又擁有足夠優勢,所以才對VC-22進行改進,發展出了“現代魚鷹”,沒有立即開發全電動傾斜旋轉翼飛機。

    事實證明,美軍的發展方向出了問題。

    QZ-25B在演習中大展拳腳之後,美軍加快了全電動傾斜旋轉翼飛機與全電動直升機的研製進度,明確提出要在2035年之前研製出能夠全麵取代VC-22係列、H-60係列與H-53係列的“全電動軍用旋翼航空平台”。

    在美國的“全電動軍用旋翼航空平台”問世之前,共和國的全電動係列飛機就占據了國際“旋翼機市場”的大半江山,獲得了上千億的出口收入。

    當然,演習結果不存在任何爭議。

    雖然美軍在第二場演習中用不光彩的手法扳回一局,但是笑到最後的仍然是共和國參演部隊。

    在家門口栽了大跟頭,美軍的心態可想而知。

    在最後進行的“軍事友誼對抗體育競賽”與“軍事友誼聯合對抗演習”中,共和國參演部隊有所收斂,沒讓東道主下不了台。畢竟在主要舞台上占了便宜,怎麽也得讓出錢又出力的東道主撈點好處,不然會不會舉行下一次聯合軍演都是個問題呢。

    總體來說,共和國參演部隊的表現可圈可點,基本上圓滿完成了任務。

    這也是日本戰爭之後,共和**隊首次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實力。

    與戰爭不同,聯合軍演完全向新聞媒體開放。因為共和國參演部隊所配備的裝備基本上都參加過日本戰爭,甚至連參演人員都上過戰場,所以在搞清楚了共和國的軍人素質與裝備性能之後,新聞媒體也就明白日本為什麽會敗得那麽慘了。

    軍隊是戰爭利器,更是國家麵向世界的一張麵孔。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