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三十一章 南亞橋頭堡(3/3)

作者:閃爍字數:987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4:53

    實際上,早在王元慶成為元首之前,相關行動就已展開。

    半島戰爭後,趁第二次軍事改革的機會,王元慶以國家副元首的身份讓項鋌輝安排總參特種部隊前往藏南地區進行實地勘測。名義上,勘測的主要任務是繪製戰術地圖(雖然可以通過衛星繪製地圖,但是受地形、地貌與植被影響,衛星無法繪製精準的戰術地圖,必須進行地麵測繪);實際上,王元慶還有另外一個目的,為今後建設通往孟加拉灣的鐵路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王元慶的戰略眼光不比紀佑國差。

    第四次印巴戰爭後,紀佑國全力促成中巴合資修建從喀什到伊斯蘭堡的鐵路(共和國出資75%),為的是從西麵圍剿印度。王元慶積極向孟加拉灣方向拓展,為的是從東麵圍剿印度。隻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算印度再厲害,也逃不出共和國的五指山。

    甚至可以說,隻要把鐵路修到吉大港,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也必須收複藏南地區!

    大國間博弈肯定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共和國不能像對付日本一樣對付印度,還得把印度看成地區大國。花上數十年時間,用幾代領導人的精力完成對印度的戰略包圍,代價不算太大。

    落實到行動上,收複藏南地區的難度不是很大。

    製訂作戰計劃的時候,裴承毅充分征詢了項鋌輝的意見。

    不是裴承毅不知道該怎麽打,而是不能擅自決策。

    王元慶的意圖很明顯,戰爭隻是引發國內叛亂的導火索。隻要叛亂平息,戰爭就會結束。問題是,應該放棄唾手可得的機會嗎?裴承毅很清楚項鋌輝的想法,隻要有機會,就得盡全力收複藏南地區。

    如此一來,作戰行動必須迅猛果斷。

    也就是說,要在國內叛亂平息之前,也就是元首下達停止作戰行動的命令之前,完成收複藏南地區的作戰行動。

    裴承毅誤打誤撞,正好迎合了王元慶的胃口。

    在決定單獨采取行動之後,軍事行動的快捷性成為關鍵因素。

    項鋌輝也在這個時候下定決心,既然元首準備做戲,還不如假戲真做。隻要軍事行動順利,元首最終肯定會承認既成事實。再說了,元首沒有要求不能收複藏南地區,也就不存在違抗最高統帥命令的嫌疑。

    按照這一目的,裴承毅對戰役計劃做了全麵調整。

    1個空降軍,5個聯隊的300餘架戰鬥機與數十架支援飛機,加上支援航空兵的上百架運輸機,兵力不算很多,但是在懂得用兵的人手裏,足夠了。

    因為各項作戰計劃早已擬定,所以王元慶還未回到元首府,作戰任務就以部署完畢!

    如果您覺得《國策》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