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六十六章 內在動力(2/5)

作者:閃爍字數:162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1

    2025年,共和國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不但鼓勵有條件的夫婦養育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孩子,還以退稅等方式向養育第二個孩子的家庭提供補貼。隻是,政策未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2027年、共和國的人口總量減少850萬,到2040年、將以每年1000萬到1500萬的速度遞減,預計到2050年,也就是在2025年誕生的一代人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之前,共和國的人口將由2027年的14.5億減少到10億,即便促進人口增長的政策產生效果,2070年左右,共和國的人口將減少到7億以下。在此期間,人口老齡化、以及由人口老齡化產生的勞動力缺口,將是共和國麵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勞動力減少既對經濟建設造成了影響,也對國防建設造成了影響。

    2030年,共和國的勞動力成本為美國的80%,而共和國的國民平均總產值不到美國的60%。雖然技術優勢彌補了勞動力成本的劣勢,但是技術優勢也受勞動力成本影響,如果不能盡快解決勞動力缺口問題,共和國遲早要喪失技術優勢,也就遲早會敗在美國手下。說得嚴重一點,共和國最終很有可能輸給自己。

    高昂的勞動力成本,導致軍費開支連年劇增。2030年,在35000多億國防預算中,有15000多億用在了人員津貼上,占國防開支的43%,而同期美軍人員經費開支僅在國防預算的31%。雖然軍隊連年提高軍人待遇,即便是普通士兵的津貼都超過了社會平均收入,但是也無法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大部分軍隊急需的技術型人才更願意到報酬更加豐厚的民營企業工作,而不是參軍服役。

    更嚴重的是,2030年,隨著共和國的城市化率超過85%,基本已無“潛力”可挖了。

    在此之前,共和國還可以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減少農業勞動人口、增加工業與服務業的從業人口的辦法,既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又提高了勞動效率。當然,轉移勞動力不是僅僅完成城市化那麽簡單。紀佑國執政時期,共和國開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全麵提高勞動力的基礎知識水平。王元慶上台之後,對高等教育進行改革,重點扶持貧困與落後地區大學生,增強高級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

    不管教育搞得多少,前提條件是得有剩餘農業人口。

    城市化率達到85%,算得上是國家發展的一道坎。邁過這道坎,農村基本上不存在剩餘勞動力了。事實也確實如此,在15%的農業人口中、也就是大約2.1億農村人口中,老人與未成年人占到了75%,實際勞動力隻有5400萬左右。雖然按照這一數據計算,1個農業勞動力養活25個非農業勞動力,這一指標仍然遠低於美國(122)、法國(171)、德國(183)等西方發達國家,甚至比巴西(55)、南非(64)、阿根廷(58)等欠發達國家還要低,但是在共和國的基本土地政策沒有得到改變之前,很難通過政策使農業勞動力轉入工業與第三產業,也就無法挖掘農村剩餘勞動力。

    事實上,農業人口減少,已經為國家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