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九 暗流湧動 第六十六章 內在動力(3/5)

作者:閃爍字數:162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1

    除了5400萬勞動人口之外,還有大約15600萬老人與未成年人的養老、醫療與教育需要整個社會承擔,各級政府每年為此投入的資金不會少於5000億元。為了保證生產出至少滿足全國百姓基本生活所需的糧食,國家每年還要為農業提供5000億元的補貼,加快農業機械化改革,國家還得在農業科研上花費上千億元,提高作物單產量,才能在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不讓糧食減產。

    甚至可以說,人口老齡化是促使王元慶推行政治改革的主要動力。

    政治改革之後,共和國的基本製度必然會發生變化,而屬於基本製度的土地政策也將發生變化。隻有加快土地的兼並速度,才能全麵實現農業機械化,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用更少的農民養活全部國民。

    問題是,政治改革、促生政策都屬於長遠計劃,很難在短期內產生效果。為此,共和國不得不尋找短期解決辦法。2029年,全體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由王元慶親自提交的《移民申請管理法(修改)》,放寬了對移民的限製。

    在很多人開來,加強移民是解決當前問題的主要手段。

    事實上,該法案獲得通過之後,產生了很不錯的效果。僅2029年,就有250萬人申請移民共和國,是2028年的2倍。

    問題是,共和國並非移民國家。雖然很多周邊國家,比如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與共和國有相近的文化,共和國的社會環境也對這些國家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隨著由共和國為核心的“東部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加速,周邊國家的經濟實力增強,共和國的吸引力將隨之降低。

    更重要的是,移民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2030年的全體代表大會上,數個地區的代表聯名提出修改《移民申請管理法》,加強對移民的控製。這些代表不是反對移民,而是認為移民將從根本上破壞共和國的民族結構,對占有主體地位的漢族構成威脅,也會對共和國的少數民族構成威脅,還會滋生犯罪、引發社會動亂。

    吸引移民不是長久之計,隻是權益之策。

    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還是提高社會生產效率。

    提高社會生產效率,除了加大基礎技術開發力度之外,還得加快經濟轉型速度,讓更有活力、更加積極的民營經濟逐步取代國營經濟,全麵推行市場經濟體製,使市場機製得到充分發揮。

    要加快經濟轉性速度,就得進行政治改革。

    隻有從根本上改變共和國的政治體製,才能讓占據著大部分社會資源的國營經濟讓出主導地位,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多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30年前,國營經濟能夠解決勞動力過剩問題,避免數以千萬計的產業工人在市場競爭中丟掉飯碗,影響到社會穩定。現在,民營經濟能夠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社會勞動力,解決勞動力欠缺問題。

    由此可見,推行政治改革,不僅僅為了建立一套新的政治體製。

    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要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