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四章 殺人於無形(3/4)

作者:閃爍字數:162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24

    2032年初,在共和國的授意下,巴基斯坦總統在“中國-南亞經濟共同體首腦會議”上提出撤消印度的觀察員身份,全麵終止針對印度的貿易優惠政策。雖然該提議在尼泊爾、孟加拉國的反對下拖到2033年才正式通過,但是隨著印度被逐出經濟共同體,其與南亞周邊國家、以及共和國的經貿往來大受打擊。

    王元慶沒有就此善罷甘休。

    2032年6月,在出席“全麵核裁軍首腦會議”時,王元慶主動提出將共和國的核武庫縮減一半,前提條件是,包括美國、俄羅斯、法國與英國在內的四個核大國也要將核武庫的規模縮減一半,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在內的有核國家必須將核武庫縮減三成,同時通過由共和國提交的“全麵銷毀核武器時間表”。

    “時間表”的大致內容是,除了在2035年之前按照承諾削減核武器之外,在2040年之間完成第二階段削減工作,共和國、美國與俄羅斯各保留450枚核彈頭,英國與法國各保留200與250枚核彈頭,印度保留15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保留100枚核彈頭,以色列保留40枚核彈頭;在2045年之前完成第三階段、也在最後的削減工作,所有有核國家全麵銷毀核武器;在2050年之前拆毀除實驗室之外的所有與核武器生產與儲存有關的設施,包括濃縮鈾工廠、重水反應堆、核武器倉庫、核試驗基地等;在2051年之前完成檢驗工作,由各有核國家派遣專家成立的核查小組對各國的核設施進行全麵核查,在全球範圍內締結“無核公約”。

    計劃很宏偉,也很有理想主義色彩。

    關鍵不是各國要銷毀多少核武器。對幾個核大國來說,因為掌握了先進的導彈突防技術,哪怕將核武庫規模縮減七成,也能對其他國家構成足夠的威脅;共和國與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最快隻能在2045年之後具備全部實戰能力,在此之前,核大國受核裁軍的影響不是很大。對幾個有核國家來說,即便不減少核武器數量,也無法與核大國比拚,更難以對共和國與美國構成真正的威脅。

    所有人都知道,也都相信,遲早有一天,核武器要像長矛弓箭一樣被曆史淘汰。

    關鍵問題是,“時間表”是按照共和國的意願製訂的,即便不考慮背後的因素,美國等核大國也無法接受。

    王元慶提出“時間表”,達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一是讓美國必須有所表示,不能永遠在核裁軍問題上遮遮掩掩,總得給全世界一個交代;二是提高了共和國的國際聲望,讓更多的人相信,共和國正致力打造無核世界;三是全麵打壓除5個核大國之外,保有核武器數量最多的印度。

    隻要達到最後一個目的,王元慶就沒有白忙活。

    王元慶在大會上提出“時間表”之後,反應最積極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法國。按照法國總統的說法,印度核武庫的規模超過了英國與法國(沒談質量),如果要求英法兩國將核武庫規模削減一般,印度也要削減一半,而不是三成。隨後以色列總理提出,以色列保有的核武器隻能勉強維持國家安全,如果要求以色列銷毀三成核武器,作為伊斯蘭世界唯一有核國家的巴基斯坦就得銷毀所有核武器。巴基斯坦總統沒有與以色列總理扯皮,而是把矛頭轉向了印度,宣稱隻要印度肯銷毀所有核武器,巴基斯坦就願意銷毀所有核武器,而不與以色列拉上關係。

    談來談去,矛頭對準了印度。

    魯拉賈帕尼沒有在大會上做出任何承諾,在他看來,核武器是印度的“救命稻草”,如果承諾削減核武器,將對印度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影響。

    這次大會沒能取得實質性成果,甚至連一個承諾都沒有。

    王元慶也知道,在美國不肯鬆口的情況下,削減核武器隻是霧裏看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