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四十三章 和平利用(3/5)

作者:閃爍字數:163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5:57

    正是如此,當J轉向飛走的時候,莫洛萬根本不知道其行蹤已經暴露。

    這一點,充分暴露出了EV-22C的弱點。如果印度艦隊攜帶的是美國海軍的4艦載預警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了。因為4在升限為11000米的情況下,對J的最大探測距離接近300千米,即便在航母上空巡邏,也能發現出現在小安達曼島上空的J戰鬥機,從而發出警報。

    更要命的是,正在趕往馬六甲海峽的那些印度戰機也沒有發現返航的偵察機。

    F-46I在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其火控雷達處於對海搜索工作模式,對空探測能力非常有限。如果需要前往高危海域執行偵察任務,F-46I甚至不會使用火控雷達,而會使用攜帶的電子偵察吊艙,以被動的方式接受戰艦發出的電磁波,以及用光學偵察吊艙,搜尋戰艦發出的紅外輻射。在此情況下,F-46I更不可能發現空中的敵機。

    前出執行偵察任務的EV-22C在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前沒有啟動雷達。一是為了避免過早發出電磁輻射,被海峽內的中國戰鬥機發現,從而遭到中國艦隊防空戰鬥機的攻擊。二是沒有這個必要,隻要中國艦隊在海峽裏麵活動,進入海峽後再啟動雷達,也能及時發現中國艦隊。三是延長偵察時間,因為EV-22C的相控陣雷達的持續工作時間不到4小時,如果發現了中國艦隊,還得為後麵趕到的攻擊機群提供引導信息,持續作戰時間很有可能在4個小時以上。

    更重要的是,12架J沒有按照原航線返航。

    因為偵察機在戰爭爆發前出發,所以可以從超低空通過馬六甲海峽最狹窄的海域。戰爭爆發之後,已經到達新加坡的美國第七艦隊肯定不會什麽都不做,就算不會幫助印度海軍對付中國艦隊,也會啟動雷達,做印度艦隊的眼線(後來證明,美國第七艦隊的防空巡洋艦確實啟動了對空搜索雷達,嚴密監視出現在海峽內的飛行器)。J能夠騙過印度艦隊的預警機,卻不見得能夠避開美國艦隊的預警機。設計航線的時候,楊晉傑不但考慮到了這一點,還做好了安排。所有J不但攜帶了外掛副油箱,還攜帶了內掛副油箱(掛在彈艙內的副油箱),從而將航程提高了1500千米。返航的時候,所有偵察機都借道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先進入泰國灣,再沿著馬來半島東部海岸線南下,最終返回艦隊。雖然這條航線多出了大約1000千米的航程,但是能夠確保偵察機安然無恙的返回,更能保證艦隊行蹤的隱蔽性,不至於過早暴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