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四十八章 緊鑼密鼓(3/4)

作者:閃爍字數:1556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6:01

    印度空軍會采取哪種戰術,2點15分之前就能見分曉。

    2點左右,在帕米爾高原上巡邏的預警機首先發回報告,部分在克什米爾印控區與印度西北地區上空巡邏的戰鬥機正在返航。數分鍾後,在山南市上空與錫金以北的喜馬拉雅山上空巡邏的預警機也發回報告,部分印度戰鬥機返航。

    毫無疑問,印度空軍采取了第二種戰術。

    這一發現為裴承毅隨後做出的戰術調整提供了依據。

    印度空軍的反應足以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的戰爭警惕性並不高,甚至認為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不然不會在戰爭爆發後的前2個小時內降低防空巡邏強度,更不應該在隨時有可能遭到空中打擊的情況下撤走防空戰鬥機。

    對裴承毅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

    隻是,裴承毅沒有盲目做出決斷。因為預警機的監視範圍比較有限,在帕米爾高原上空巡邏的預警機最多能對新德裏以北的空域進行監視,而在山南市與錫金北麵上空巡邏的預警機則最多隻能監視印度東部地區與恒河下遊地區,所以那些返航的印度戰鬥機到底是返回空軍基地、還是向南撤退,預警機探測到的情況說明不了問題。

    3點15分,軍情局送來了最新的衛星偵察報告。

    為了配合前線指揮部,軍情局動用了所有情報資源,包括調動由其管轄的所有偵察衛星(除了軍情局有偵察衛星之外,共和國的其他情報部門也有偵察衛星),嚴密監視印度的所有軍事基地,特別是空軍基地。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分析工作,軍情局的數千名情報分析員主動放棄了休假。

    偵察衛星在3點05分左右通過印度上空,軍情局隻用10分鍾就完成了分析作業,將最新偵察報告發給了前線指揮部。這個效率,不可說不高。

    拿到軍情局提供的偵察報告,裴承毅才下定了決心。

    印度空軍的警惕性確實不高,從返航的戰鬥機沒有及時進行起飛準備就能看出來。

    戰鬥機返回空軍基地之後,如果需要再次緊急起飛,應該以最快的速度補充燃油、進行必要維護。F-46I的可維護性並不差,為飛行員配備的生命維持係統也很先進;緊急情況下,維護與補給作業都可以在露天下進行;不需要像上一代戰鬥機,也就是F-22與F-35那樣,必須前往恒溫恒濕的機庫。返航的印度戰鬥機沒有在露天下作業,而是被拖入了專門為其修建的密閉機庫。由此可以斷定,這些戰鬥機不會立即起飛,甚至不會趕在天亮之前執行第二次戰備巡邏任務。

    具體的分析工作由袁晨皓負責,不需要裴承毅操心。

    3點30分,袁晨皓把分析結果交給了裴承毅。

    印度空軍在3點之前派出去的製空戰鬥機不會超過80架,在4點之前派出的製空戰鬥機也不會超過80架。如此一來,7點30分之後,在前線執行防空巡邏任務的戰鬥機數量肯定不會超過100架,其中部署在西北方向上的大約有50架,部署在東部方向上的大約有40架。

    拿到袁晨皓的分析報告,裴承毅沒有馬上對作戰行動進行調整。

    與預料的差不多,沒有必要對作戰計劃進行調整。

    當時,裴承毅考慮了兩種情況:一是在6點15分之前殲滅印度東部艦隊,引起印度空軍高度重視,從而迫使印度空軍加強防空力量;二是沒能在6點15分之前殲滅印度東部艦隊,印度空軍仍然掉以輕心。

    相對而言,裴承毅要考慮的隻有前一種情況。

    隨著印度東部艦隊覆滅,共和國的戰爭意圖暴露無遺,哪怕印度空軍再不濟,也不會掉以輕心。隻是,此時做出反應已經太晚了。就算印度空軍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在6點15分之後立即派出製空戰鬥機,也至少需要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才能加強前線防空力量。也就是說,最快也要到7點15分到7點45分之間,印度空軍派出的製空戰鬥機才能到達西北與東部地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