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九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3/4)

作者:閃爍字數:1498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6:44

    說得直觀一點,從第四次印巴戰爭到印度戰爭,20年間,共和國參與的所有戰爭,都是帶有戰略防禦性質的戰略擴張,根本出發點是建立國家安全保障。而在此期間,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限製共和國進行戰略擴張,不遺餘力的給共和國製造國家安全問題。也就是說,共和國是防禦方,美國是進攻方。

    當共和國不再需要防禦,即便受國內問題、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逼迫,不得不停止戰略擴張,鞏固國家基礎,以共和國的國家實力,仍然能夠為美國製造麻煩,讓美國不得不在全球競爭中投入更多的力量。走到這一步,共和國與美國交換了位置,共和國成了進攻方,美國成了防禦方。

    看清了本質,也就看清了美國受到的影響。

    在采取主動進攻的情況下,美國都沒能擋住共和國的前進步伐。隨著攻防轉換,美國拿什麽去抵抗共和國的進攻呢?

    雖然問題沒有蘭德公司說得那麽嚴重,因為共和國的國力再強大,也不能違背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人口老齡化問題還需要35年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在這35年間,共和國最多給美國製造麻煩,不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甚至會竭力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但是對美國決策層來說,隻要共和國順利完成戰略轉型,就沒有辦法阻止共和國在35年之後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因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也無法對共和國構成直接威脅,也得竭力避免與共和國發生直接衝突。當雙方都退居二線。國家對抗成為了綜合實力的較量,而共和國的綜合實力不比美國差,特別是在與長遠發展有密切關係的科技實力方麵,共和國掌握了美國沒有的核心技術,35年內肯定能讓美國敗下陣來。

    在此情況下,美國沒有其他選擇。

    阻止共和國完成戰略轉型,必須在印度戰場上有所作為。

    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7點30分,布蘭迪諾親自前往國會,向兩院議員介紹印度戰爭的局勢。

    與往常不一樣,美國國會提前1個半小時開始工作。

    更重要的是,布蘭迪諾做的是閉門報告,並未向新聞媒體公開。

    大約2個小時後,美國國會眾議院率先提供了由總統親自提交的《戰爭援助法案》,隨後美國國會參議院也通過了該法案,正式授權美國總統動用國家戰略資源,為處於戰爭狀態的盟國提供作戰部隊之外的一切軍事援助。

    布蘭迪諾得到授權後大約2小時,即新德裏時間23點30分,由5艘超大型油輪、8艘超大型散裝貨輪、6艘超大型滾裝貨輪與8艘超大型集裝箱貨輪組成的美國運輸船隊駛入孟買港。

    很明顯,布蘭迪諾早就做了準備。

    從到達孟買的時間來看,美國船隊在戰爭爆發當天,也就是7月31日就出發了。

    這支規模龐大的船隊為印度送去了150萬噸成品油(主要是地麵裝甲部隊使用的高品質柴油),240萬噸礦石(包括120萬噸印度稀缺的銅礦石、40萬噸用來生產合金裝甲的稀有礦石、40萬噸鉛礦、20萬噸稀土礦等),1200輛M4係列主戰坦克、1800輛M5係列步兵戰車、1100門自行榴彈炮、300套電磁炮係統、120套防空係統(其中100套為近程機動式防空係統)與7500輛軍用卡車,足夠武裝50個步兵師的輕武器、用來武裝15個步兵師的單兵作戰係統、以及大約150萬噸彈藥(主要是輕武器彈藥)。雖然提供給印度的武器裝備都是美軍淘汰、或者即將淘汰的舊裝備,而且提供給印度的彈藥都在美軍的倉庫裏儲存了5年以上,但是美國提供的援助仍然非常驚人,比如150萬噸成品油與240萬噸礦石全是美國的戰略儲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