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眾眼裏的戰爭(3/4)

作者:閃爍字數:143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7:48

    無利不起早,沒有任何國家會打沒有好處的戰爭。

    當然,戰爭帶來的好處,往往都有“延遲性”。比如第四次印巴戰爭結束後,直到2020年左右。共和國的民族資本家才開始大舉進軍南亞市場,直到2023年,南亞地區才成為共和國主要的初級產品供應地。

    民眾考慮的隻是眼前利益,而國家領導人考慮的則是長遠利益。

    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從2015年到2035年的戰爭,任由美國在共和國周邊地區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銅牆鐵壁,就算共和國能夠在經濟發展中取得輝煌的成就,共和國的民眾又能得到什麽,而且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嗎?

    不得不承認,印度戰爭確實對共和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影響。

    因為是正規戰爭,所以開戰之後。共和國就進行了初級戰爭動員,招募在2030年初到2035年初之間退役、年紀在24歲到32歲之間退役軍人。雖然按照國務院製訂的標準,申請再服役軍人必須接受全麵體檢與體能測試,隻有達到全部要求,才能再服役,而且總招募量不超過50萬,招募對象也以陸軍退役士兵與初級軍官為主,但是一下招募50萬人,而且是50萬社會主要勞動力,仍然對社會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要知道,2035年初,共和國總人口已經降到11億以下,贍養比(18歲以下、65歲以上的非勞動人口與18歲到65歲之間的勞動人口的比例)超過50%(相當於每2個勞動人口養1個非勞動人口),社會主要勞動力(22歲到50歲的女性與22歲到55歲的男性)不到3億,其中男性主要勞動力僅有1.54億,而24歲到35歲的男性壯年勞動人口僅有6500萬,由此可以算出,招募的50萬軍人占社會總勞動力的0.68‰、占主要勞動力的7‰、占男性主要勞動力的3.25‰、占男性壯年勞動力的7‰。雖然都是千分比,但是千萬別小看這個比例,因為這意味著每550個家庭就有1個成員被征召、每1150個男性公民就有1個被征召、每300個適齡服役的男性就有1個被征召、每130個壯年男性就有1個被征召。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屬於生產必需品的勞動力每減少1%,勞動力價格就將上漲10%。雖然這會讓沒有被征召的公民獲得好處,但是必然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

    事實上,共和國確實發生了通貨膨脹。

    戰爭爆發當天,共和國的基本生活物價就上漲了4%,其中主要依靠進口的基礎工業產品的價格上漲了7%。

    嚴重的通貨膨脹,早就讓共和國的民眾感受到了戰爭壓力。

    更重要的是,對於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共和國來說,物價快速上漲,必然導致連鎖反應。因為這是由戰爭導致的通貨膨脹,所以無法用加息等正常手段進行調控。8月底,全體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了啟用戰略儲備的法案,通過向市場提供更多的物資,平抑因為戰爭導致物資緊缺產生的通貨膨脹。

    萬幸的是,共和國早就建立起了完善的戰略儲備體係。

    因為戰略儲備物資非常有限,所以隻能在短期內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正是如此,在裴承毅提出加快戰爭進程。爭取在2036年春節之前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王元慶才會不遺餘力的支持。實際情況是,在70多種必備戰略物資中,隻有最重要的30多種能夠維持1年左右,另外40多種隻能維持半年。雖然通過擴大進口、開辟新的資源產地、采取金融手段消化市場上過多的流通性等手段,能夠對平抑物價產生幫助作用,但是這些都不是長期策略,隻有盡快結束戰爭,才能使共和國的經濟恢複正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