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六章 一路走好(1/4)

作者:閃爍字數:1520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07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六章 一路走好

    離開元首府,李存勳沒有返回軍情局總部。而是直接去了郊外的空軍基地。

    半年前,李存勳沒有考慮退休的事情,畢竟他才50多歲,精力非常充沛,別說再幹5年,就算再幹10年也不成問題。潘雲生去世後,李存勳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他沒有明確表示將在政府換屆後離職,但是幾個月來,他一直在給劉曉賓交代工作,打算讓劉曉賓在軍情局好好表現幾年。

    與元首談過之後,李存勳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正如元首所說,共和國處在一個極為關鍵的時期,除了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人之外,還需要能夠幫助領導人做出重大決策的“參謀”。毫無疑問,軍情局長就是共和國領導人身邊最重要的“參謀”。

    作為政治改革與軍事改革的全程參與者,李存勳心裏非常清楚今後幾年的情況。

    在王元慶執政的10年間,共和國的政治改革穩步推進了10年,從最初的基層民主選舉到省級代表民主選舉。雖然王元慶還沒有對外公布下一輪政治改革的具體方案,但是作為改革的參與者,李存勳非常清楚王元慶要做什麽。換屆選舉的時候,王元慶不但要卸下國家元首的職務。還要像當年的紀佑國那樣,給下一任國家元首留下一筆豐厚的政治財富,那就是正式推行全國普選,並且對全體代表大會與政治協商大會進行改革,建立完全屬於共和國的民主議會。

    這一步非常關鍵,可以說決定了政治改革的最終成敗。

    按照王元慶製訂的改革方案,共和國將建立內外兩級民主議會。政治協商大會為外層議會,不論黨派、身份,所有人都可以參選。全體代表大會為內層議會,隻有具有黨派代表才能參選。兩層議會按照區域以全民普選的方式產生,隻有獲得民眾認可與支持,才有資格進入共和國的最高立法機構。

    普選的具體方案還在修訂,因為主要負責人是顧衛民,所以李存勳並不是很了解。按照李存勳從王元慶那裏了解到的一些情況,普選肯定分區域進行,即以省為單位,按照各省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等要素決定議席數量。離全體代表大會召開還有不到1個月,仍然沒有確定普選的具體方案,主要就是幾個要素、以及各要素所占比重還沒有確定下來。比如王元慶認為應該將各省的麵積計算進去,顧衛民則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畢竟省的麵積不能代表人口、不能代表經濟、也不能代表資源,隻是一個空泛的數字而已。又比如,王元慶認為應該將人口作為第一要素,在決定普選名額的要素中占80%的比重,顧衛民則認為不應該把人口定得這麽高,最多占60%的比重。因為普選要素與各個省的利益密切相關,所以各省級代表大會委員長均參與了方案的製訂工作。也有不同的見解。這是一個眾口難調,卻必須調和的問題,爭論自然在所難免。

    在李存勳看來,王元慶與顧衛民的矛盾,實際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矛盾。

    從根本上講,王元慶是一個非常具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精通現實手段的政治家。按照王元慶的想法,普選要素以民為本,將民主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顧衛民不是不照顧民主,隻是更加現實,畢竟體現民主的不僅僅是民意,還有經濟、文化、資源等客觀因素。由此可見,王元慶與顧衛民對政治改革的理解並無本質差別,隻是在如何實施的問題上,也就是手段上的觀點不一樣。按照李存勳的理解,爭到最後,王元慶肯定會讓步,因為在現實麵前,王元慶隻能讓步。

    不管怎麽說,政治改革到了隻能進、不能退的階段。

    作為軍情局長,李存勳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隻要普選確定下來。得到落實,政治改革就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給民眾足夠多的時間,讓民眾逐步了解與熟悉民主製度。也許會花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在基本製度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政治改革遲早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相反,政治改革必然遭受慘敗,在改革中被剝奪了利益的群體必然猛烈反撲,讓三代共和國領導人的努力變為泡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