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十五章 尷尬的霸權(1/4)

作者:閃爍字數:148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4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十五章 尷尬的霸權

    與共和國的態度一樣。在馬島爭端上,數十年來,美國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

    追根溯源的話,美國的“拉美政策”得從“門羅主義”說起。

    所謂的“門羅主義”,狹義上是指在19世紀初期,因為拿破倫戰爭,西班牙在新大陸上的殖民地體係土崩瓦解,在何塞.德.聖馬丁與西蒙.玻利瓦爾引導的拉美獨立浪潮中成立的新共和國希望獲得美國承認,美國國內許多人認可這種想法,受此影響逐漸形成、因為第5屆總統詹姆斯.門羅首先提出來而得名的美國對外擴張政策。“門羅主義”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歐洲各國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將美洲國家變為殖民地,二是在外交政策上行使美國原則、即美國僅在本身利益受損的前提下介入歐洲事務,三是美國視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圖為國家安全威脅。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加入了一項陳述:說話客氣,但帶根大棒子(“大棒政策”就由此而來)。由此可見,雖然“門羅主義”打著幫助拉美殖民地爭取民主與自由的旗號,但是歸根結底是在維護美國的利益,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

    “門羅主義”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也許形容得再過分也不足為過。

    可以說,“門羅主義”既為美國躋身列強行列打下了基礎,又是今後百年間(直到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對外政策指導綱領,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門羅主義”打下的堅實基礎對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事實上。“門羅主義”也讓美國對拉美國家的態度變得極為複雜。

    美國沒有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從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後,美國的國土麵積就再也沒有擴大過,與“門羅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門羅主義”的影響下,美國的很多政策很難讓外界理解。

    比如:美墨戰爭後,墨西哥曾一度要求並入美國;在任何人看來,吞並墨西哥不但可以給尚未發展壯大的美國帶來數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還能帶來急需的人口,更能鞏固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地位,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事實上,美國確實拒絕了,而且拒絕得非常果斷幹脆,沒有半點猶豫。又比如,美西戰爭後,美國並未吞並古巴,甚至沒有像對待同樣從西班牙手裏搶來的菲律賓那樣,把古巴變成美國的殖民地,而是讓古巴獲得獨立,為幾十年後成為美國的心腹大患埋下了伏筆;可以說,這完全讓人無法理解;如果說吞並墨西哥會改變美國的政治結構,讓支持蓄奴的勢力超過反對蓄奴的勢力,使美國錯失工業**,嚴重損害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新英格蘭資本家的利益,那麽吞並古巴不但不存在這些問題,還能給正處於黃金發展時期的美國帶來難以言喻的好處。

    即便到了“後門羅主義時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違背了“門羅主義”,所以很多美國曆史學家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作美國對外政策的轉折點)。“門羅主義”仍然對美國的對外政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別的不說,到了21世紀,委內瑞拉在“**者”查維斯的領導下,義無返顧的走上了與美國對抗的道路,不但將美國企業在委內瑞拉的資產收歸國有,還禁止向美國出口石油等資源(委內瑞拉是歐佩克成員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儲備國與重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卻沒有像對付薩達姆那樣,出兵推翻查維斯,而是采取了非常罕見的容忍態度,且持續數十年而沒有改變!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美國的“拉美政策”確實非常複雜。

    拿與阿根廷有關的事來說,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美國並沒正式支持英國,甚至在兩國間積極斡旋,希望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