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十五章 尷尬的霸權(2/4)

作者:閃爍字數:148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4

    拋開表象就能發現,美國的“拉美政策”有一條看不見的紅線。

    說簡單一點,就是美國的利益是否受到損害。隻要沒有損害美國利益,不管拉美國家做什麽,以及怎麽做,美國都不會插手。相反。美國就會以雷霆萬鈞的軍事行動,讓敢於挑戰的拉美國家、準確的說是拉美國家的政權灰飛煙滅。所謂的“美國利益”與通常所說的有很大區別,受美國與拉美國家特殊關係的影響,這裏的“美國利益”指的是美國民眾能夠理解,或者說能夠成為美國政府發動軍事行動的理由的重大事件。當初不知天高地厚的巴拿馬總統妄圖收回運河的管轄權、以及**的哥倫比亞政府縱容毒梟勢力,都成為了美國采取軍事行動的正當理由。

    毫無疑問,在馬島問題上,美國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雖然美國的政治家都知道,如果馬島上真的擁有儲量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那麽馬島的歸屬問題將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利益,但是在普通美國人的眼裏,不管馬島問題如何收場,都不可能歸屬美國,因此馬島上的資源與美國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也就沒有出兵馬島的理由。

    關鍵就在這裏,不然美國也不會一直“羞羞答答”,從未表明態度。

    可以說,美國的處境非常尷尬。

    如果局勢與50多年前一樣,美國根本不用擔心什麽,就算阿根廷悍然發起戰爭,也會輸得一敗塗地,最多讓英國勞師動眾,在南大西洋上教訓一下不太聽話的阿根廷而已,不會把美國牽扯進去,也不會對美國的利益產生多大影響。

    問題是,現在的阿根廷不是50多年前的阿根廷了。

    按照CIA做出的評估,就算共和國不會介入馬島爭端,隻為阿根廷提供情報援助。英國在第二次馬島戰爭中獲勝的機會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因為阿根廷大量采用共和國的武器裝備,特別是其兩級潛艇都來自共和國,所以無法排除共和國在戰爭期間派遣潛艇參戰的可能性。雖然美國也可如法炮製,派遣潛艇協助英國遠征艦隊作戰,但是受交戰雙方實際情況的限製,美國此舉的意義遠遠比不上共和國。原因很簡單,阿根廷的主要作戰部隊不是海軍,更談不上水麵艦隊,而是空軍。英國的情況則截然相反,遠征艦隊是唯一可以使用的軍事力量。如此一來,美國潛艇最大價值是為英國遠征艦隊護航,執行的是防禦任務,而共和國潛艇執行的是攻擊任務。眾所周知,潛艇是擅長伏擊的攻擊力量,而不是擅長守衛的防禦力量。更何況,南大西洋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不但非常適合潛艇作戰,也很難對戰沉的艦艇進行打撈。也就是說,即便美國海軍的潛艇能夠在戰鬥中幹掉幾艘共和國潛艇,也很難獲得確鑿證據,最多隻能不了了之。概而言之,美國的處境極為尷尬,不但很難阻止共和國以不見光的方式幫助阿根廷。出兵參戰也沒有多大意義。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並不少,其中就有裴承毅的老對手——美國前任國防部長杜奇威。

    此時的杜奇威,已經是供職於白宮的國家安全顧問。如果以官職來說,杜奇威的地位降低了許多。事實上,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對杜奇威來說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一是正式擺脫了軍人身份,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政客,因為按照美國的傳統,專門為總統提供防務方麵的意見與建議的安全顧問不可能是軍人,隻能是文職官員。二是進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雖然國防部長地位尊崇,但是受美國政治製度影響。國防部長往往是各大利益集團鬥爭的犧牲品,或者說是利益交換的籌碼;杜奇威能夠當上國防部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美國利益集團鬥爭的結果;在此情況下,國防部長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也很難成為美國利益集團決策層中的重要人物;國家安全顧問則截然不同,不但能對總統產生影響,還能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工作,在決策圈中有很高的地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