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章 關鍵裝備(2/5)

作者:閃爍字數:155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8

    因為信息非常公開,所以相關報道也非常詳細。

    用CNN的話來說,30套BRA-33FA就能改變整個南大西洋的戰略平衡。

    要理解CNN這番評論的含義,首先得從“被動式電子探測係統”說起。

    “被動式電子探測係統”的原理並不複雜,即利用目標發出與反射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探測、跟蹤與定位,引導彈藥發起攻擊。這就好比被動聲納一樣,不用主動發出探測目標的能量場,就能發現目標。

    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非常不容易。

    早在21世紀初,各國就開始進行被動探測係統的研究,並且拿出過一些產品,隻是都不成熟,不具備實戰使用的價值。主要問題就是,電磁幹擾過於嚴重,在被動探測儀器的靈敏度無法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很難利用現有技術從各種強大的幹擾願中找出目標反射的電磁波。也就無法對目標進行持續跟蹤與精確定位,使探測失去意義。更重要的是,即便隻對目標進行探測,整套係統也非常龐大,難以實戰部署。

    直到2019年,也就是常溫超導技術開始普及,被動探測係統的大門才再次敞開。

    利用常溫超導技術,能夠製造出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儀器,並且利用性能更加強大的計算機對截獲的電磁信號進行全麵分析,從中找出目標反射的信號,從而對目標持續跟蹤與精確定位。

    當然,這一突破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要想精確定位,需要被動探測係統的陣列分布足夠廣泛,也就是整套係統需要分成好幾個部分,分別部署在方圓數百米、乃至數千米的範圍之內,然後利用各個部分截獲到的目標信號確定目標的方位。如此一來,被動探測係統隻能部署在地麵,最多能夠部署在海軍戰艦上,很難部署在空軍的作戰飛機上。

    可以說,該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空軍對製電磁權的壟斷地位。

    換句話說,地麵探測係統可以在不發出任何電磁輻射的情況下,以被動方式探測空中目標。雖然預警機等空中探測平台也可以讓雷達以被動工作方式探測目標,但是以往的“被動雷達”隻能探測到目標發出的電磁輻射,而無法探測到目標反射的電磁輻射,也就無法對不會發出電磁輻射的被動探測係統構成威脅。也就是說,地麵防空係統可以在被動探測係統的引導下對空中目標發起突然襲擊。用西方軍事學者的話來說,有了被動探測係統,作戰飛機直到被擊落。也不會知道敵人到底藏在哪。

    隻不過,被動探測係統的研製工作並不輕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