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章 關鍵裝備(3/5)

作者:閃爍字數:155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8

    直到2027年,共和國才率先研製出了部署在地麵機動平台上的被動探測係統,並且利用工程樣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美國也在當年稍晚些時候研製出了類似的係統,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更加深入的研製工作。

    從某種角度來講,隻有將被動探測係統部署到空中平台上,並且使用到最基本的作戰平台上,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越的探測能力。

    根據這一目的,共和國與美國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策略,從不對外出口相關設備。

    實際上,共和國與美國也沒有必要急著部署被動探測係統,因為該係統的主要用途是國土防空,而共和國與美國的本土防空壓力都不大。在沒有足夠威脅的情況下,自然沒有足夠的動力。

    2030年左右,共和國率先取得突破,將被動探測係統部署到了大型飛機上。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空軍提出了新的研製目標,即在2033年之前,研製出能夠用作重型製空戰鬥機火控係統的被動探測係統。為了加快研製進度,空軍不但為承擔研製工作的兩家研究所提供了巨額研製經費,還將其命名為XBRA-33(X為研究代號),希望以此鼓勵研究所的科研人員。

    事實上,鼓勵政策沒有收到多少效果。研究工作並不順利。

    直到2035年,印度戰爭爆發,XBRA-33中的“X”都沒去掉,也就是說,仍然處於工程研究階段。

    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的是,印度戰爭反而成了研究人員的動力。

    2035年底,戰爭還未正式結束,BRA-33A就問世了。雖然沒有達到空軍的要求,但是幾個主要問題得到了解決,向實用化邁出了關鍵一步。次年初,BRA-33B研製成功。基本上達到了空軍的要求,隻是可靠性並不高,不具備部署價值。不到3個月,BRA-33C與D同時問世,前者用在J,後者則是為J-17研製的。也就是說,型不但具備部署價值,還實現了小型化與多樣化。正是如此,針對國際市場的需要,研究機構在沒有得到經費支持的情況下,在BRA-33型的基礎上開發出了E/F型。因為以C型為基礎的E型“過於先進”,不適合出口,所以從未推向市場,反而是在D型基礎上研製而來,降低了技術指標的F型得到了認可,並且以“友好推薦”的方式,由國防部與軍情局向主要盟國推銷。

    與傳統火控雷達相比,BRA-33係列不但洗心革麵,還脫胎換骨。

    作為被動探測雷達,BRA-33沒有主天線,甚至沒有固定天線,而是根據部署的作戰平台設計天線,即所有天線都是保形結構,不會作戰平台的性能產生太大影響。因為是被動探測,不會發出電磁波,所以不需要擔心雷達隱身問題。

    出售給阿根廷的BRA-33FA不但針對阿根廷空軍的J-14EA戰鬥機專門研製,而且按照阿根廷空軍的要求,增添了多用途光電探測係統,與被動雷達一同組成了更加完善的被動探測係統。

    改裝之後的J-14EA(安裝了BRA-33FA的J-14被阿根廷空軍命名為J-14S,即“超級J-14”的意思)不但擁有對抗第五代戰鬥機的資本,甚至擁有戰勝第五代戰鬥機的潛力。按照CNN的評論,隻要為其提供配套的彈藥,J-14S就能在空戰中輕而易舉的擊敗世界上任何一種沒有配備被動探測係統的戰鬥機。更令人畏懼的是,阿根廷空軍完全可以讓這種超級戰鬥機執行對海攻擊任務,在距離英國航母不到200千米的地方發射重型反艦導彈,給予英國遠征艦隊最致命的打擊。雖然阿根廷空軍用J-14S執行對海打擊任務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隻要能夠奪取製空權。英國遠征艦隊的命運就不會好到哪裏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