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五十四章 獨一無二(3/5)

作者:閃爍字數:1574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50

    毫無疑問,海軍的擔心確實沒有錯。

    印度戰爭結束後,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裁軍”成為主旋律。2036年,短短一年之間就有100多個軍事項目被裁減,弄得陸海空三軍鬼哭狼嚎,連一直備受重視的“第四軍”(天軍)也成了重災區。毋庸置疑,“蝠鱝”級混合動力攻擊潛艇也沒能幸免,除了已經建成的“蝠鱝”號之外。後繼建造工作一律暫停,接受由總參謀部、國防部、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聯合成立的裝備發展辦公室,也就是裴承毅之前就職的那個臨時機構的審核,隻有獲得該機構的批準,才能繼續發展。

    這時,海軍在前麵做的“小動作”收到了效果。

    因為批量訂購的6艘中的前3艘已經開工建造,船台建造程度分別達到55%、52%與49%,海軍已經支付了75%的訂購費用,如果停止建造工作,不但無法收回定金,還得按照合同支付12億違約金,所以綜合審核之後,裝備辦公室批準了這3艘潛艇的建造合同,但是砍掉了另外3艘潛艇的建造合同。在隨後提交給國防部的評估報告中,裝備辦公室明確提到,未來8年之內,共和國均無必要訂購新的攻擊潛艇,最快到2044年,才有必要考慮為替換即將退役的“海豚”級采購更加先進的攻擊潛艇。由此可見,如果不是海軍在2035年搶先下手,而且一再催促造船廠加快船台建造進度,不然6艘“蝠鱝”級的建造合同會被全部取消。

    到此,“蝠鱝”級為共和國海軍潛艇持續30年的飛速發展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從某種意義上講,“蝠鱝”級的遭遇也是共和國海軍大轉型的重大標誌。

    按照得到公認的觀點,2007年,即093級“槍烏賊”號服役的那一年,共和國海軍潛艇部隊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接下來的30年之內,誕生了3種攻擊核潛艇(093、095與097級),3種電動攻擊潛艇(“劍魚”號單獨成級)與4種混合動力攻擊潛艇(“墨魚”號單獨成級),先後有97艘攻擊潛艇加入共和國海軍的戰鬥序列,直到2037年(裁軍前),仍然有51艘在役(除掉“墨魚”號,其餘50艘全都編在作戰部隊),不管是規模、還是作戰能力,均超過了最強大的對手,是當之無愧的頭號“水下艦隊”。

    可以說。這30年,是共和國潛艇部隊最輝煌的30年。

    也可以說,這30年,是共和國海軍以潛艇為主戰平台的30年。

    在這30年中,除了引發印度戰爭的那場海上決戰之外,在幾乎所有與共和國有關的海上戰鬥中,充當主力的都是潛艇,而不是以航母為核心的水麵艦隊。

    隻不過,這樣的輝煌曆史將一去不複返。

    誰都知道,林嘯雷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艦隊主義者”。

    擔任海軍司令的時候,林嘯雷就不遺餘力的建設“大海軍”,幾乎所有政策都向水麵艦隊傾斜,如果不是現實環境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水下艦隊,恐怕林嘯雷會把潛艇部隊壓縮到生存極限。更重要的是,作為海軍司令,林嘯雷沒有資格決定如何使用經費。隨著由他出任總參謀長,情況將發生重大轉變。雖然從法理上講,總參謀長也沒有資格插手軍費預算,那是國防部的事情,但是實際情況是,如果沒有總參謀長的協助,國防部長根本不可能知道該如何分配軍費。也就是說,總參謀長能夠對軍費的分配與支出產生影響,甚至能夠繞過國防部,從元首那爭取軍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