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八章 鬥爭(1/4)

作者:閃爍字數:154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42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八章 鬥爭

    受特殊國情影響。在共和國的各種鬥爭中,與軍隊有關的鬥爭最激烈,也最凶險。

    回首共和國的曆史就能發現,不管是誰,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首先就要爭取得到軍隊的支持。王元慶不例外,紀佑國也不能例外。

    民眾在神化紀佑國的時候,沒人忘記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紀佑國與軍隊的密切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彭茂邦與趙潤東等軍隊高層、或者與軍隊有密切關係的高層領導的支持,僅憑紀佑國的個人魅力,根本不可能在2013年發起產業結構調整,最多像後來的王元慶那樣,等到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再搞改革。暫且不說為了得到軍隊支持,紀佑國會不會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漸行漸遠,將產業結構調整推遲2到3年就足以改變共和國的發展軌跡了。

    相對而言,紀佑國是幸運的。

    因為有彭茂邦與趙潤東的存在,再加上潘雲生,所以在物質條件成熟之後,紀佑國不用顧慮太多,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發起改革。用最理想的手段對付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紀佑國沒有直接扶持王元慶上台,而是讓趙潤東幹了兩屆,就是因為王元慶在軍隊裏沒有背景,想借助趙潤東的影響力,解決改革初期的問題。正是如此,趙潤東才沒有做出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執政期間做得最好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鞏固紀佑國的改革成果、為王元慶的改革行動打下基礎,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毋庸置疑,王元慶沒有紀佑國那麽得天獨厚的條件。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王元慶繼承了紀佑國的衣缽,也就繼承了紀佑國的影響力,不但彭茂邦與潘雲生無條件的支持他,接替兩人的項鋌輝與李存勳也支持他,但是王元慶終究不是紀佑國,就算能夠獲得高層的支持,也不等於獲得了基層的信賴。受此影響,半島戰爭後期,王元慶通過全力支持裴承毅,向少壯派軍人伸出了橄欖枝,通過打壓世家派,最終與少壯派結盟。可以說,這是王元慶建立軍事背景的神來之作。甚至可以說,正是這次非同尋常的結盟,讓王元慶登上了政治權力的巔峰,也改變了共和國的命運。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項鋌輝、裴承毅等少壯派軍人的支持,王元慶不見得能夠戰勝顧衛民,理所當然的成為趙潤東的接替人。

    這次政治家與軍人的結盟,被後人稱為共和國曆史上最重要的“軍政聯姻”。

    當然,影響絕不僅僅限於共和國內部。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依靠少壯派的支持才登上了政治權利的巔峰,所以在接下來爆發的日本戰爭中,王元慶不得不放縱軍人的戰爭要求,即沒有過分約束軍人的戰爭行為,讓軍人盡情的發揮了一次。當然,這也是王元慶為了收回軍事大權耍的手段。日本戰爭之後,王元慶利用軍隊在戰爭期間的一係列過激行為收回了軍事決策權,將包括裴承毅在內的一批在軍隊中有很大影響力的將領打入冷宮。雖然王元慶沒有搞大清洗,但是通過這一係列的動作,最終成為了共和**隊的最高統帥,掌握了軍事大權,為接下來的印度戰爭做好了準備。

    由此可見,不管是王元慶還是紀佑國,都離不開軍隊的支持。

    王元慶在軍事方麵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淨化”了軍隊的內部環境。在他掌權的10多年內,因為世家派分崩離析,隻剩下了少壯派。所以軍隊內部不存在派係鬥爭,最多是各軍兵種為軍費問題產生爭執。

    問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利,而有權利的地方就有利益之爭。

    世家派沒有了,不等於少壯派一片和睦。

    連續兩次軍事改革之後,共和國的軍事大權實際上已經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由國防部掌握的預算、人事等“文權”,二是由總參謀部掌握的調動、戰爭等“武權”。雖然這種權力劃分仍然不夠理想,按照大多數人的觀點,最終應該形成由國防部領導軍隊,總參謀部隻負責作戰指揮的,即文官管理軍隊的權力分配方式,但是理想的軍事管理方式必須具備一個基礎條件,那就是民主政治,即軍隊向國家效忠,而不是向執政黨效忠,所以首先得完成政治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軍事改革與政治改革是同步前進的,因為共和國的特殊國情,即政治改革需要得到軍隊的支持,所以軍事改革總比政治改革快那麽一點。為了確保通過溫和的改革來解決社會矛盾,而不是把改革釀成暴力**,所以軍事改革不可能走得太快,更不可能單獨存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