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九章 十字路口(1/4)

作者:閃爍字數:1442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42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九章 十字路口

    東方聞再次趕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兩人稍做準備,乘車去了總參謀部。雖然按照新的編製體係,裴承毅去了物理實驗中心後,所有工作向軍情局負責,而袁晨皓則向國防部負責,但是按照項鋌輝的要求,參加重要高層會議的將領先去總參謀部報道,再一同前往元首府。看似平常的安排,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即便是再不懂政治的軍人都看了出來,項鋌輝通過此舉表達了軍隊的態度,即不管誰出任總參謀長,軍隊都是鐵打大一塊。

    事實果真如此嗎?

    前往總參謀部的路上,裴承毅與袁晨皓沒有談軍隊內部的事情,而是重點討論了下一個熱點地區,也就是中東地區的局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地區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算上2017年的伊朗戰爭,在短短70多年內,該地區連續爆發了三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總計7場戰爭,以及大大小小無數次武裝衝突。若論戰爭頻率,中東地區無疑是世界上最熱鬧的地區。直到伊朗戰爭結束。該地區才稍微平靜了一點。原因無二,之前該地區的所有戰爭都與石油有關,當石油不再是頭號戰略資源的時候,該地區的局勢自然緩和了許多。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色列能夠與阿拉伯國家和解,特別是允許巴勒斯坦建國,就是因為中東不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因石油而興起,又因石油而衰落,恐怕是中東地區最真實的寫照。

    更重要的是現實是,隨著大蕭條結束,受中美冷戰的格局逐漸形成,歐洲與俄羅斯不甘心成為二流國家,伊朗、以色列、埃及等地區性強國與地區性大國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等因素影響,中東地區再次成為了戰略熱點地區。其中最“熱”的無非就是以色列與伊朗的宿怨。

    單純的講,以色列與伊朗沒有矛盾。

    從曆史上看,猶太人與波斯人也沒有血海深仇。

    可以說,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就是誰來控製中東地區的矛盾。

    20年前,美國悍然出兵攻打伊朗的時候,正是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鼎力支持,伊朗才沒有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在經曆了長達數年的艱苦抗戰後,最終趕做了侵略者,並且成為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

    隻是,現在的伊朗已經不是20年前的伊朗,現在的共和國也不是20年前的共和國。

    事實上,伊朗戰爭期間。積極支持伊朗的不是共和國,而是俄羅斯。當時共和國剛剛經曆了東海戰爭,軍隊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趙潤東正在大搞軍事改革,並且借軍事改革與彭茂邦爭奪軍權,所以不管是趙潤東、還是彭茂邦,都不太關注中東局勢。在俄羅斯明確表態會支持伊朗之後,共和國自然樂得做好人,除了提供武器裝備等必要的軍事援助之外,並沒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

    共和國的這一態度對伊朗戰爭之後的中東局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伊朗當局從來沒有否認共和國提供的幫助,但是很多伊朗人,包括部分伊朗政治家與軍人始終認為,如果共和國能夠更加積極一些,比如像當初幫助巴基斯坦那樣,在戰爭期間為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伊朗戰爭就不會持續好幾年,伊朗的損失就要小得多,美國付出的代價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伊朗戰爭的最終結果不是美國從伊朗撤軍,而是伊朗成為中東霸主。

    這種想法的直接後果就是,伊朗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傾向於與俄羅斯結盟。

    別的不說。伊朗戰爭結束後,伊朗當局除了按照在戰爭期間與共和國達成的協議、將部分油田的開采權轉讓給共和國的石油企業之外,並沒給予共和國石油企業更多的優惠,甚至在戰後提高了油田的國有化率,並且通過退出歐佩克,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利比亞與敘利亞組建“石油天然氣輸出國集團”的方式,與歐佩克爭奪能源定價權,最終導致兩大能源集團對立的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