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章 戰略要地(3/4)

作者:閃爍字數:1360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1

    受到王元慶的高度重視,等於為瓜達爾港擴建開了綠燈。

    在眾多擴建項目中,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從俾路支省首府奎達與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到瓜達爾港的兩條雙向鐵路。因為這兩條鐵路不在最初規劃之中(實際上,當時規劃了從奎達到瓜達爾港的鐵路,隻不過是一條年運輸能力僅有1000萬噸的單線鐵路),所以在共和國提出擴建計劃之後,巴基斯坦當局並不買賬。經過數年談判,巴基斯坦最終同意修建這兩條鐵路,隻是由共和國承擔全部費用,並且補償沿途民眾的損失。

    可以說,如果不是日本戰爭迅速結束,共和國的戰爭開支遠低於預期。以及王元慶正在積極謀劃收複藏南地區的軍事行動,甚至已經開始準備針對印度的戰爭行動,恐怕巴基斯坦當局就得為這種耍賴皮的行為負責了。

    當然,單獨出資不是沒有好處,那就是能夠極大的加快施工速度。

    因為擔心收複藏南地區的軍事行動會導致戰爭提前爆發,所以這兩條極為關鍵的戰略鐵路都在藏南衝突爆發前通車。雖然為了趕進度,共和國為這兩條鐵路多付出了數十億的工程款項,但是由此爭取到的幾年時間,為共和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印度戰爭爆發前,圍繞著瓜達爾港與卡拉奇港的地麵交通係統已經非常發達了。雖然在整個戰爭期間,裴承毅都沒有考慮從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殺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與拉賈斯坦邦。甚至沒有向信德省部署共和國的地麵作戰部隊,但是依靠高度發達的地麵交通係統,送到卡拉奇與瓜達爾港的軍事物質能夠在24小時之內送到前線部隊手中,有效的提高了後勤保障效率,為前線指揮官提供了更多的戰術選擇。

    事實上,這兩條鐵路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印度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講,裴承毅在印度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把前線指揮部的部分設備送往瓜達爾港,想把後來的戰區司令部設在瓜達爾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瓜達爾港擁有最理想的地麵交通係統。

    這裏必須重點提到從瓜達爾港到奎達的這條鐵路。

    早在21世紀初,因為共和國進口石油的60%來自海灣地區、進口石油的80%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而共和國沒有能力控製馬六甲海峽、八度海峽(位於印度半島南端,是從霍爾木茲海峽到馬六甲海峽的必經之地)與霍爾木茲海峽,所以在積極建設海軍的同時,共和國必須謀求獲得一條更加穩妥的能源運輸通道。在此背景下,共和國為修建從巴基斯坦奎達到伊朗紮黑丹的鐵路線提供了巨大幫助。事實上,共和國在瓜達爾港大興土木,就是為了掩護從紮黑丹到奎達的鐵路。

    加上後來的喀伊戰略鐵路,從共和國到伊朗的地麵交通線就算打通了。

    正是如此,伊朗戰爭期間,大批共和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就是從奎伊鐵路運入伊朗、送到伊朗軍隊手中的。因為巴基斯坦並沒參戰,而且美國當時還沒有完全從阿富汗撤軍,所以美軍不敢轟炸巴基斯坦境內的鐵路線,隻能想方設法的癱瘓紮黑丹火車站,並且炸斷伊朗境內的鐵路線。根據一些沒有得到過證實的民間傳言,伊朗戰爭期間,共和國至少向伊朗派遣了一支規模在5000人左右的誌願工程部隊,而該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從巴伊邊境到紮黑丹的鐵路線暢通無阻。萬幸的是,在伊朗境內的鐵路線不到50千米,而且沿途均是高原荒漠,被炸斷的鐵路很容易修複,唯一不好對付的就是美軍使用的各種專門用來對付工程人員的傳感器彈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