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六章 軍事儲備體製(3/4)

作者:閃爍字數:1476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7

    從上可以看出,第三次軍事改革的關鍵就是增強軍隊的動員能力。

    事實上,要想在削減軍隊規模的情況下,確保軍隊的戰鬥力,就得提高軍隊的動員能力。除此之外,還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軍事儲備體製。

    說簡單點,就是國家的戰略儲備體係。

    早在21世紀初,共和國就開始提高國家戰略儲備能力。建立了戰略糧倉、戰略油庫等戰略儲備設施。南海戰爭後,共和國當局斷定隨著日本一步步的邁向有核國家行列,東亞地區的戰爭將在所難免,所以著手建立共和國的軍事儲備體係。可以說,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的裝甲部隊能夠源源不斷的開向戰場,空軍能夠一直保持強大的戰鬥力,與戰前建立起來的軍事儲備地區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由趙潤東推行的第二次軍事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立軍事儲備體係。

    與國家戰略儲備相比,軍事儲備體係更加複雜。

    別的不說,因為軍火都有時效性,且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不可能想儲備糧食與石油那樣,儲備軍事物資。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和平時期大量采購軍火,把部隊用不了的軍火儲備起來。問題是,隻要戰爭爆發,對軍火的需求就會直線上升,而調整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需要時間,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滿足軍隊的需求。在此情況下,任何國家都會儲備一定數量的軍火,而且以彈藥為主,裝備為次。

    事實上,為了確保軍隊能在突然爆發的戰爭中掌握主動權,主要的軍事強國都采取了一種變相的軍事儲備手段,即同時裝備兩代武器。拿共和國空軍來說,J戰鬥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明確要求用來替換J與J-13係列戰鬥機,而不是用來替換J-14係列戰鬥機。美國空軍也一樣,其F-42戰鬥機將用來替換F-15係列戰鬥機,而不是用來替換F-22係列戰鬥機。如此一來,除了部署在一線部隊的主力裝備之外,二線部隊裝備的都是比較老舊的武器,戰爭爆發之後,就能充分利用二線部隊的作戰潛力。印度戰爭中,共和國空軍投入的J戰鬥機非常有限,其主要任務是奪取製空權,隻在戰爭後期,對手完全喪失了製空能力之後,才開始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按照共和國空軍的統計數據,整個印度戰爭期間,J與J-17等第五代戰鬥機隻執行了不到20%的對地打擊任務,80%以上的轟炸任務是由J-14與J-15係列戰鬥機完成的。

    第二次軍事改革,主要強調了這種軍事儲備體製。

    由此可見,作為軍人出身的國家元首,趙潤東在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上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